黃賓虹書畫藝術鑒賞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陶 薄 吉 編輯:老
近十來國內興起的收藏熱,造就了大批職業收藏家,全國收藏愛好者大約有一億人。在收藏群體中,以收藏書畫為主的人最多,使書畫作品成為收藏市場上絕對主角,據拍賣公司統計,書畫成交金額占總成交金額的70%左右。因此,很多有志收藏的人們希望學習書畫鑒賞。由于我國歷史悠久,書畫藝術家眾多,各個時代書畫藝術品有其特有風格,同一時代書畫藝術又有不同流派,且每位書畫藝術家早期、中期與晚期創作風格也可能不相同。同時,由于書畫藝術品的經濟價值較高,歷代都有人造假謀利,這就給鑒賞書畫藝術品增加了難度與復雜性。
人們從鑒賞的實踐中總結認為,書畫鑒賞首先需要了解書畫基本知識和美術史知識,同時也要了解書畫作偽常識,更重要的是要從研究書畫藝術大師的作品入手,并在一段時間內集中研究一、二位藝術家作品,多看其原作和畫集、總結出其作品在構圖、用筆、用墨、書法、用印等方面習慣和特點,以及了解其不同時期變化軌跡,藝術家主要經歷等等,逐步拓展到研究一批藝術家的創作特點,從而達到融會貫通,形成自已審美觀,提高欣賞能力,鑒別作品品質和判斷真假。本文結合自已收藏和研究黃賓虹書畫的經驗,與讀者一起欣賞我國優秀藝術品。
黃賓虹(1865—1955)生于浙江金華,祖籍安徽歙縣,原名懋質,名質,樸存、亦作樸丞、號賓虹,別署予向、虹叟、黃山山中人等.他是一位集文史哲、詩書印同體入畫,熟諳章法、筆法、墨法,悉知筆、墨、色、光、影相滲相襯之妙法理趣的藝術大師。也是我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總結和延續,開啟一代新風格、新面貌,集中國山水畫之大成,將中國文人畫推向一個新高峰的一代宗師。
黃賓虹50歲前馳縱百家,溯追唐、宋,其后遍游名山大川,九上黃山、五游九華、四登泰岳、看青城、賞峨眉、歷長江三峽、覽巫山諸峰,以祖國山川為對象實地寫生,踐行石濤“搜盡奇峰打草稿”的繪畫理念。他在長期研究和實踐中總結出了“平、圓、留、重、變”五種筆法和“濃、淡、破、漬、潑、焦、宿”七墨的書學原理,開創了前無古人的渾厚華滋等現代審美新境界,形成獨具一格的“黑賓虹”特色。與二十世紀我國畫壇其他大師相比,黃先生更具學養,更富于文人氣質。李可染曾說:”我過去認為筆墨非常重要,為此訪問過很多人,講得最好的是黃賓虹。”同時他在金石學、美術史學、詩學、文字學、古籍整理與出版等領域均有卓越貢獻。
黃賓虹山水畫創作的高超手法之一是表現夜山和陰面山 (如圖一、圖二)。在創作過程采用筆墨層層疊加,積染數十遍,巧妙地將多年積聚的各種墨法、尤其是積墨法,運用得自然天成、渾然化一。在那濃重黝黑,林立氤氳,亂而不亂,齊而不齊,歪歪斜斜,斑駁陸離的筆墨揮灑中,映現出一個蒼茫莫測、雄渾華滋的宇宙天幕,展示了一個頗具抽象派特征的現代藝術境象。對于這種畫法,黃先生1948年曾講道:“作畫不怕積墨千層,怕的是積墨不佳有黑氣。只要得法,即使積墨千百層,仍然墨氣淋漓。”能將此法用好是非常之難,在我國繪畫史上沒有人超過黃先生。

圖 一

圖 二

圖 二 局 部
黃賓虹繪畫中常用水,由于創作時妙于用水,使其作品達到水墨神化效果,并總結出一套水和墨結合方法,使他成為近代中國山水畫用水于畫的第一人。圖三是他專門論述用水心得,從圖四中可見其用水作品的神韻.

圖 四

圖四局部
黃賓虹先生曾說到:“減筆山水,頓有千巖萬壑之思.以少許勝多許法也,然較繁密尤為難。”從圖五中可看出,他用減筆畫山水,巧在構圖和布局,用簡單表現大自然之繁,其藝術境界之高是少有人能與其相比。

圖 五
黃賓虹在繪畫中常用書法技巧,以增加繪畫的內剛和骨氣,使欣賞者感到自然力量(如圖六)。他曾歸納道:“精通書法者常以書法用于畫上,昌碩先生(指吳昌碩, 與齊白石并列為中國近代畫壇二位花鳥畫大師)深悟此理,我畫樹枝,常以小篆之法為之。”

圖 六
在研究山水畫的同時,黃賓虹先生對人物畫法也有很高超表現能力,他曾講到:“畫人物最要者有三:要有神氣;要有分別;要能化。”人物在山水中,與山水云樹相處,要能融入自然,不能超出自然環境。他表現人物的基本形態,如圖七和圖八。

圖 七

圖七部分

圖 八
正是由于黃賓虹有深厚扎實藝術基礎(包括書法、繪畫技巧、中外繪畫理論等),長期潛心研究中國各個時期繪畫特點,以追求藝術而不是為名利所驅使,長期刻苦不斷探索變化的精神,使他成為中國畫壇一座高峰。潘天壽先生曾感嘆道:黃賓虹山水畫的獨特風格,時為雄奇,或為蒼莽,或為嫻靜秀逸,或為淡蕩空靈,或為江河之注海,或為云霞之耀空,或為萬馬之奔騰,或為異軍之突起,千態萬狀,又非筆墨布置等所能概括之矣。
黃賓虹一生筆耕不輟,傳世作品較多,由于他高超藝術創造力在當時沒多少人能理解和欣賞,他自已曾說:”在我死后五十年,人們會認識到我的作品價值。”他在世時很少賣畫,但其作品進入國際藝術品市場較早,上世紀80 年代世界著名的蘇富比和佳士得兩大拍賣行就開始拍賣他的作品,價格達到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他的《山水冊》在1984 年香港蘇富比拍賣以12.5 萬港元成交。正象黃先生預料的,到上世紀九十代大陸藏家逐漸認識到其作品價值,1995年該本《山水冊》在我國內地拍賣會上以264 萬元成交。2005 年黃先生的一幅精品力作《山川臥游圖》在拍賣會上以638 萬元成交,2011年冬季節拍賣會上該幅作品成交價高達5290萬元,另一幅作品《黃山湯口》曾以4772.5 萬元成交,顯示了黃賓虹書畫藝術作品的獨特魅力和雄厚實力,以及巨大的市場潛力。
(本文作者系文化學者、鑒賞家、文化部所屬中國文化管理協會藝術品專家團專家。對我國傳統文化、書畫藝術理論及鑒賞、藝術品金融及經濟學等有較深入研究,曾在《西泠印社》《榮寶齋》《收藏》《縱橫》《金融博覽》《中華藝術鑒賞》《品鑒》《光明日報》《太原日報》《經濟學動態》《銀行與企業》等全國著名刊物上發表數十篇論文,文章被《新華文摘》、《經濟學文摘》、中國文藝網、中國書畫網、雅昌藝術網、光明網等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