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之道--中國書法筆法中的心象與世態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曉君

馬嘯 在活動現場
4月14日上午,中國國家畫院教學培訓中心副主任馬嘯主講的“進退之道,中國書法筆法中的心象與世態”沙龍活動在京舉辦。中國書畫網應邀參加,現場墨客會聚,熱鬧非凡。
作為一個對當代書法有著深刻現實關懷的書法批評家,馬嘯對中國書法的筆法有著獨到深刻的認識與研悟,他表示,中國書法的筆墨不是筆+墨的簡單相加,筆墨的關鍵在于用筆,而用筆的關鍵在于筆法。

馬嘯從中國古代書法講到書法的淵源,講到古今筆法的運用,他講到,“古代書學文獻記載的各種筆法傳授譜系版本,一般都尊東漢末期的蔡邕為筆法傳授的鼻祖”、“黃賓虹的‘五筆’,即平、圓、留、重、變,是對中國書畫用筆原則的高度總結”,在他看來,“筆法”是全部中國書法乃至繪畫藝術的核心,離開了筆法,就無從談中國藝術,沒有筆法,造型或結構也就沒有意義。而中國書法的根本筆法是“中鋒”,由“中鋒”造就的點、畫呈飽滿、圓融的“等線”狀。早期的繪畫、刻符、甲骨文、器銘文等就有此種線質構成。而書法的用筆包含著中國人對生命、自然、社會等最基本的理解,筆法之中積淀著最為根本和核心的文化與哲學精神。但書法也是藝術,藝術不是鉆牛角尖,理論是基礎。

沙龍現場

他的觀點得到了與會嘉賓和學生們的熱烈討論,馬嘯在現場也進行了筆法實踐的指導。

馬嘯與中國書畫網記者合影
馬嘯,1962年生于浙江省湖州市,1984年畢業于浙江大學哲學系,曾在西北的《甘肅日報》從事新聞工作21年,并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甘肅省青年書協主席、中韓書藝家協會評審委員等。現為中國國家畫院教學培訓中心副主任、中國生態文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評審專家。正式出版有《于右任書法藝術解析》、《沙孟海書法藝術解析》、《中國書法理論批評史》、《書法門診室2》、《國畫門診室2》、《民間書法》、《性靈映象》、《遠去的傳統》等專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