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獎的職能
來源:藝術眼 作者:admin

藝術獎現狀
對于中國當代藝術來說,絕大部分獎項是在藝術市場漸漸興起之后成立的。其中針對中國藝術家的評選有“CCAA藝術家獎”、“瑞信·今日藝術獎”、“馬爹利非凡藝術人物獎”、“關注未來藝術英才獎”等;與中國藝術家有關系的國際獎項有蔡國強獲得的“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徐冰獲得的“麥克阿瑟天才獎”和“世界藝術獎”、曹斐獲得提名的“HUGO BOSS藝術獎”等。隨著獎項的細分和深入,又出現了關于評論家的“年度藝術與評論獎”、“CCAA評論家獎”、“民生藝術史論文獎”、“中央美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等。
應對評判的“合法性”,評獎和獎勵機制各有千秋。CCAA在成立初期,都是藝術家自愿向評委提交作品,就可以參與評獎。2000年開始,轉變為提名委員會提名,再由評委投票從中決定優勝者。CCAA在有了最佳年輕藝術家、最佳藝術家、杰出成就獎之后,07年開始設置了評論家獎,之后隔一年,與前三個獎項交替進行。而且并沒有嚴格規定獲得過其中一項的藝術家不能在未來有獲得另一項的可能,另外,CCAA的歷史上有過提名評委在再獲藝術家獎的例子。瑞信獎也采取推薦委員提名,然后評委最后決定的方式。它從藝術家的創造力、思考能力、材料使用能力、藝術語言的獨立性、文化的延續性五個層面評分。評審及公示后,主辦方會統一發表一份對獲獎藝術家的評語,并會出版相關文獻、舉辦入圍展。
不可否認藝術獎對年輕藝術家的激勵作用,為其提供展示的機會,但是這些獎還沒有像特納獎那樣贏得了行業內部和社會廣泛的認可、關注和一個發展藝術獎的良好基礎環境,公眾對當代藝術的了解或許沒有比幾十年前的了解更多,這些從大眾媒體對當代藝術的常見表述中就可以看出來:權力榜、公知、F4等,面對公眾和市場力量,藝術獎更像是一個小范圍內的自娛自樂,收效甚微。
對藝術獎說YES還是NO
2000年獲得“CCAA獎”的蔣志在今年獲得了“瑞信·今日藝術獎”。面對媒體時,蔣志的獲獎感言少了些感謝,多了些實在。他認為,正是藝術中不可量化的部分,才成就了藝術與眾不同的魅力。所以從這個層面講任何獎項都不足以評定藝術家工作的成就,就正如獲獎的藝術家很難說比沒有獲獎的藝術家貢獻更大。
來自媒體和公眾的關注同樣會在獎項樹立起來的權威性下轉換成壓力,2006年的特納獎得主托馬·阿布斯在斟酌了三個月之后才決定接受這項提名,在此之前特納獎也有過藝術家拒絕接受提名的例子。阿布思說:“我想參加純粹藝術性的活動。如果這個活動凸顯的是藝術家的個性,那我沒興趣。我想一直做藝術家,不想突然破壞這個身份……我不想成為媒體的焦點。”對于藝術家來講,藝術獎項不應該成為藝術家創作和思考的束縛。
藝術獎的出現是藝術體系運作、發展的必然產物,其發展顯露出與環境互為先決條件的復雜性。原因是一方面評獎作為可以迅速獲利的手段,這自然是市場的催生結果;另一方面,這是不同區域和機構在發展,積累了一段時間后檢查自我水平,并企圖借此擴大影響力的方式。
和國內情況不同的是,國外的藝術環境基金會、博物館、畫廊等機構能建立起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并且社會上企業贊助藝術的發展是傳統,也是常態,能夠相聯動,扶持較全面地提供給藝術家展示和發展的機會,在公眾的視野里也能夠最大化發揮積極效應。地處資源集中的北京今日美術館成立十年,近幾年運行的項目體系日趨完善,常設的獎項機制有未來英才計劃、瑞信獎,但社會上,如今美術館的聲音還顯得勢單力薄,剛剛建立起來的獎項還需時間的沉淀才能見證它的影響。美術館選擇舉辦藝術獎和承辦大型展覽、出版文獻一樣,更多的凸顯出責任感和一種必然性。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藝術獎
曾任泰特美術館館長的尼古拉斯·賽羅塔說過“任何獎項都不是完全神圣的”,它的構成存在了太多內部矛盾,不可否認它有先天的缺陷。
藝術獎懷有目的性很強的行動動力,無信則不立,對于“信”的標準,就產生了以內、外分野的不同定義和不同需求。對于“立”還是沒有必要“立”,依然如此。藝術家大多數時候都是被動地成了一場競賽的失敗者而被消費。藝術本身不要求競爭式的“優劣”,那拒絕表達的多樣性。藝術體系內部呈現隱性的權力結構,也含蓄的表現著對非專業的排斥,他們暗中遵循著行業的“規則”,比如說即使一位藝術家不承認評獎機制的存在,但礙于關系情誼又不得不接受。藝術獎的出現的確加深了這種情況的復雜性。另外,現如今的評委們可以來自世界各地有影響力的藝術機構,主辦方借此確保公信力。但是討論發生新的可能性也許會越來越小,評選機制依然是少數人服從大多數人的結果,這很可能誕生某種同質的價值觀。而且也可以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批評家、策展人、館長愿意參加評獎活動,這其中的很多人更是同時出現在多個評獎工作中。
藝術獎可操作性強,表現出來的積極主動方式導致它顯現出拒絕歷史判定,無視自主性的姿態,藝術獎所能做的是極有限的,這要求它只能作為觀察的平臺。從環境中而生,牽扯面廣的平臺能夠體認環境的深度自然不同。雙年展同樣是一個大型的機制,也涉及與權力有關的矛盾,但是人們承認它的最重要的標準是有沒有帶來對一些問題的獨立思考,是對于在根本問題上有沒有偏離的標準。但它缺少了監督的功能。
藝術體系永遠涉及到如何傳播,怎么傳播的問題,體系需要一個獨立平臺的監督功能和傳播功能,呈現真實情況,而藝術獎的功效往往要在過一段時間之后才能看到益處,但這種隱性的力量也更持久。當下的世界已經存在并孕育著許多個藝術中心,全球化擴張趨勢不斷打開區域間的開放程度。在經歷過起步初期的迅速發展的興奮,亦或是陣痛之外,更深層的問題開始浮現。權威、話語權是藝術獎的衍生品,但反過來要求藝術獎要堅持獨立思考和判斷,它應該在尊重個體表達的前提下,188bet bonus表現出面對現實的勇氣,實現它的根本職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