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专区_亚洲国产欧美在线_亚洲第一伊人_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_日韩av电影一区_欧美电影免费观看高清完整_555夜色666亚洲国产免_天天躁日日躁成人字幕aⅴ

熱門收索: 李虹霖 拍賣 秋拍 收藏

中國書畫網(wǎng) > 藝術(shù)理論 > 藝術(shù)理論-首頁 > 李虹霖:千載蘭亭 百世典范

李虹霖:千載蘭亭 百世典范

來源:原創(chuàng) 作者:李虹霖

一、王羲之《蘭亭序》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及其影響
 
      王羲之(303—361)兼善行、草、隸、楷諸體,皆臻其妙,各極其美。其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書法佳品,其中以《蘭亭序》最為著名,文書兼美,被譽(yù)為“天下第一行書”。

李虹霖:千載蘭亭 百世典范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東晉大臣、書法家,有“書圣”之稱

 

     《蘭亭序》(1) 全篇324字,28行。前疏后密,前十行極為疏朗,尤其前面三行,行間幾可走馬,從容嫻和,雅逸瀟灑。蓋因所述乃春朝臨流,蘭亭風(fēng)光盡收眼底,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曲水流觴,飲酒賦詩,何等暢適。至后則文情漸深,探討宇宙人生至理,層層透辟。隨著感情的深沉,情緒上有迸發(fā),行間漸密,字行亦隨之緊密,雖有修改字句,亦氣神和諧。通篇來看,文情并茂,字字精妙,筆法變化多端,取勢縱橫自如,風(fēng)神飄逸,流麗瀟灑,剛?cè)嵯酀?jì),和諧暢達(dá);平和之中亦見奇縱,遒媚勁健,生機(jī)蓬勃。故歷代奉為書學(xué)圭臬,影響極其廣泛而深遠(yuǎn)。
 
      據(jù)唐何延之(生卒不詳,722年仍在世)《蘭亭記》載,王羲之亦自珍愛寶重《蘭亭》墨跡,留付子孫傳掌至第七代孫智永(生卒年不詳,陳、隋間僧人)。智永圓寂后又傳與弟子辯才。(2)
 
      入唐后,唐太宗(598—649)大規(guī)模搜訪王羲之書跡,尤其對《蘭亭序》千方百計(jì)搜求,由此誕生了膾炙人口的蕭翼賺蘭亭的故事,(3) 并有以此為情節(jié)的《蕭翼賺蘭亭圖》流傳至今。(4) 唐太宗取得真跡后即命宮廷供奉搨書人趙模(627—649)、韓道政(生卒不詳,太宗時(shí)人)、馮承素(617-672)、諸葛貞(生卒不詳,太宗時(shí)人)各摹數(shù)本分賜皇子、諸王及近臣,以便之學(xué)習(xí);又令書法名家歐陽詢(557—641)、虞世南(558—638)、褚遂良(596—659)等人的臨摹。(5) 唐太宗一生精研《蘭亭序》,從現(xiàn)藏于巴黎國立圖書館的唐太宗《溫泉銘》碑刻拓片可知其書法造詣極高,受《蘭亭序》影響很大。

      太宗故后,《蘭亭》真跡殉葬昭陵。(6) 唐代搨書人及書家摹臨本成為體現(xiàn)后學(xué)探求、臨仿傳寫《蘭亭》書風(fēng)特色的最為重要的路徑。由于帝王的推崇,唐代書家多受羲之《蘭亭》書風(fēng)影響。明代著名鑒藏家李日華(1565—1635)在《六硯齋筆記》中即評:“唐人書法俱從右軍《楔帖》中各自抽繹而成。如伯施(虞世南)得其朗潤,信本(歐陽詢)得其縝密,登善(褚遂良)得其婉逸,公權(quán)(柳公權(quán))得其雄邁,泰和(李邕)得其超卓。”(7) 除了唐王朝政治經(jīng)濟(jì)中心的仕宦階層外,《蘭亭》亦傳播并影響至西北邊陲地區(qū)的下層社會。(8)

李虹霖:千載蘭亭 百世典范
唐太宗李世民《溫泉銘》碑刻拓片,敦煌藏經(jīng)洞出土,現(xiàn)藏巴黎國立圖書館

      兩宋時(shí)期,宋代大多數(shù)帝王均酷愛王羲之書法,北宋真宗(968—1022)、仁宗(1010-1063)、徽宗(1082—1135)及南宋諸帝皆好《蘭亭序》。尤其宋高宗(1107-1187)酷嗜《蘭亭》,日夜精研,“詳觀點(diǎn)畫,以至成誦”,(9) 進(jìn)而贊之曰“右軍筆法,變化無窮。禊亭遺墨,行書之宗。”(10) 從其現(xiàn)存的《付岳飛敕書》看,整體布局、筆法意態(tài)均具王羲之《蘭亭序》神韻,可知其研習(xí)之深,臨池甚力。宋高宗曾親自臨寫《蘭亭》,分賜皇子、大臣乃至后妃,又在禁中摹刻《蘭亭序》,以廣后學(xué)。(11) 此外,宋高宗還嚴(yán)格要求子輩們認(rèn)真研習(xí),甚至以是否認(rèn)真學(xué)習(xí)《蘭亭序》決定皇權(quán)的繼承者。(12)

李虹霖:千載蘭亭 百世典范
宋高宗趙構(gòu)《付岳飛敕書》,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帝王影響所及,上至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皆將《蘭亭序》視為至寶,臨習(xí)《蘭亭序》與摹刻上石極為流行。如,米芾(1051—1107)尊《蘭亭》為“天下法書第一”;(13) 曾以王維《雪景》六幅、李后主(煜)翎毛一幅、徐熙梨花大折枝交換一件《蘭亭》,(14) 可見其求之若渴。米芾之子米友仁(1074—1153)“平生之于《蘭亭》,嘗一日而百臨”;(15) 還曾作詩曰:“翰墨風(fēng)流冠古今,鵝池誰不愛山陰;此書雖向昭陵朽,刻石尤能易萬金。”(16) 趙孟堅(jiān)(1199-1264)舟翻落水危難之際仍不忘緊護(hù)《蘭亭》,自題“性命可輕,至寶是保”。(17) 男性之外,女性亦然。如,宋高宗的吳皇后“喜親翰墨,尤愛蘭亭”,陸松之(1115—1174)曾有詩贊之“內(nèi)仗朝初退,朝曦滿翠屏。硯池深不凍,端為寫蘭亭。”(18)

李虹霖:千載蘭亭 百世典范
宋 米芾《褚遂良摹蘭亭序跋贊》(1102年作),縱24厘米 橫47厘米,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元代以后,《蘭亭序》在書壇的地位不斷提高,臨習(xí)者和拓本收藏者不斷增加。趙孟頫(1254—1322)一生研習(xí)二王書風(fēng)不輟,尤其對《蘭亭序》的賞讀研習(xí)貫穿其生命始終,所臨《蘭亭序》數(shù)以百計(jì)。(19) 其終日癡迷于《蘭亭》,曾在一件《蘭亭》拓本上題跋十三次乃至十六次者,其中即包括了對后世影響至深的精辟書學(xué)論斷“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jié)字亦須用工,蓋結(jié)字因時(shí)相傳,用筆千古不易”。(20) 除趙孟頫外,俞和(1307—1382)、康里夒夒等書家對《蘭亭》亦有深入研習(xí)。

李虹霖:千載蘭亭 百世典范
元 趙孟頫《臨蘭亭序卷》 縱27.4厘米,橫102厘米,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李虹霖:千載蘭亭 百世典范
元 俞和《臨定武本蘭亭卷》(1360年),縱26.7厘米 橫83.7厘米,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李虹霖:千載蘭亭 百世典范
元 趙孟頫《蘭亭十三跋》“火燒本”(現(xiàn)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第七跋

      明代承襲元代余緒,對《蘭亭序》尤為追慕。如,董其昌(1355—1636)稱譽(yù)其“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人法則。”(21) 有明一代,幾乎所有書法名家都臨寫過《蘭亭序》。如,祝允明(1461—1527)書《蘭亭》不下數(shù)本;文徵明(1470—1559)晚年以臨習(xí)蘭亭為樂;董其昌一生亦未間斷過對《蘭亭》的臨習(xí),傳世的臨本有十余件。此外,陳獻(xiàn)章(1428—1500)、文震孟(1574—1636)、韓道亨(生卒不詳,活躍于萬歷年間)、王鐸(1592—1652)、傅山(1607-1684)、明末清初八大山人(1626—約1705)等等亦都曾多次臨寫《蘭亭》。

李虹霖:千載蘭亭 百世典范
明 祝允明《臨蘭亭序》,縱26.7厘米 橫416厘米,現(xiàn)藏遼博省博物院 

李虹霖:千載蘭亭 百世典范
明 文徵明《臨書蘭亭序》(1558年),縱29.2厘米 橫120.5厘米,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李虹霖:千載蘭亭 百世典范
明 王鐸《臨禇摹蘭亭》(1636年),縱24.5厘米 橫82.5厘米,(日)高島槐安居舊藏

      明中期以后,私家刻帖興盛,《蘭亭序》刻入?yún)蔡啵缥尼缑鳌锻T起^帖》、邢侗(1551—1612)《來禽館帖》、董其昌《戲鴻堂帖》、王肯堂(約1552—1638)《郁岡齋帖》、馮銓(1596—1672)《快雪堂帖》等都刊刻有不同版本的《蘭亭》,《蘭亭》書法得到更廣泛傳播。
 
      清代帝王,康熙(1654—1722)、雍正(1678—1735)、乾隆(1711—1799)均酷愛書法。乾隆皇帝多次臨寫《蘭亭序》,還不遺余力地搜羅有關(guān)《蘭亭序》和《蘭亭詩》的各種善本、刻本、摹本、臨本及歷代名家的題跋刻本,又遴選八種名本摹勒于石柱上,名之“蘭亭八柱”(現(xiàn)在北京故宮西側(cè)中山公園內(nèi)),并精拓若干份,分賜近臣。文人學(xué)者亦多臨習(xí)。如錢泳臨有《蘭亭》百本以上,王文治臨寫《蘭亭》三十載等。

李虹霖:千載蘭亭 百世典范
清 乾隆皇帝《臨蘭亭序冊》(1758年) 縱7.4厘米,橫5厘米(每頁) 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簡言之,《蘭亭序》其文其書為帝王所鐘,文人所重,民間傳頌,歷代臨仿、摹刻不可勝數(shù),啟發(fā)并滋養(yǎng)了其后中國歷代書家,其影響亦遠(yuǎn)及朝鮮、日本、東南亞諸國,乃至歐洲。可以說,書史中,沒有任何一件書法作品如《蘭亭序》一般具有如此深廣之影響。
 
二、《蘭亭序》的重要傳本
 
      今天,我們能夠看到的《蘭亭》傳本甚多,而唐人與《蘭亭》的時(shí)代較之后世更近,又曾親睹原跡,故其時(shí)所摹搨、臨仿之作與《蘭亭》最為近似。傳世的唐代《蘭亭》摹本大體可以分為兩個(gè)體系,其一為墨跡摹寫本系統(tǒng),另一為刻本系統(tǒng)。相較而言,刻本由于多次傳拓等原因在筆法、墨韻、行氣等方面不如墨跡摹寫本清晰。如元代奎章閣鑒書博士柯九思(1290—1343)曾言:“今世學(xué)書者,但知守定武刻本之法,寧知繭紙龍?zhí)⑴P之遺意哉?繭紙既不可復(fù)見,得見唐摹斯可矣。唐摹世亦艱得,得保茲卷,勝世傳石刻多矣。當(dāng)有精于賞鑒以吾言為然。”(22) 本文所取為墨跡摹寫本系統(tǒng)。現(xiàn)世所公論,摹搨本(23) 以傳為唐代馮承素摹本為最善,臨寫本(24) 以傳為褚遂良、虞世南的臨本最佳。(25)

李虹霖:千載蘭亭 百世典范
(傳)唐 馮承素摹《蘭亭序》 24.5厘米,橫69.9厘米 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傳為馮承素的摹本收藏歷唐、宋、元、明而至清宮,流傳有緒。卷前后有“神龍”半印二方,宋末元初著名鑒藏家郭天錫(1227—1302)在該卷后跋文中考證該印為唐中宗李顯之印,(26) 故其后亦稱“神龍本”。“神龍”印目前尚存疑議,待另行專題考證。此卷本幅上并無馮承素押署,因卷后有明代大收藏家項(xiàng)元汴題記:“唐中宗朝馮承素奉勒摹晉右軍將軍王羲之蘭亭禊帖”,遂名為馮承素摹本。此卷后紙有宋至明20家題跋和觀款,以及180余方鑒藏印,從中可推知此卷宋高宗時(shí)秘藏于內(nèi)府,宋理宗朝景定年間(1260—1264)賞賜駙馬都尉楊鎮(zhèn)。宋元交替時(shí)為郭天錫訪得并珍藏。明初入內(nèi)府,有洪武內(nèi)府“司印”(全印為“典禮紀(jì)察司印”)半印。正統(tǒng)年間流出內(nèi)府,為當(dāng)時(shí)重臣楊士奇(1366—1444)庋藏。嘉靖時(shí),為湖州著名藏書家王濟(jì)(1474—1540)寶藏,后又為項(xiàng)元汴以五百五十金之重價(jià)收入囊中。(27) 明末清初,經(jīng)骨董商陳定之手輾轉(zhuǎn)流入季寓庸家。此后歸入清內(nèi)府,乾隆時(shí)重裝,刻入“蘭亭八柱”,列第三,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明汪砢玉《珊瑚網(wǎng)》、吳其貞《書畫記》,清卞永譽(yù)(1645—1712)《式古堂書畫匯考》、顧復(fù)《平生壯觀》、吳升《大觀錄》、阮元《石渠隨筆》、《石渠寶笈·續(xù)編》等書均有著錄。
 
      此本為雙勾廓填結(jié)合臨寫而成,極忠于原跡,毫芒轉(zhuǎn)折,纖微備盡:運(yùn)筆游絲牽連均細(xì)細(xì)摹出,若干筆畫中飛白、破鋒、叉筆、賊毫,甚至涂抹修改處,以及因原帖微損而有斷筆處,亦依樣摹出。而幾無勾勒描摹痕跡,自然生動(dòng),富有神彩。故歷來評者以為最為接近王羲之真跡。如,至元三十年(1293),郭天錫購得此卷,驚喜萬分,評之:“字法秀逸,墨彩艷發(fā),奇麗超絕,動(dòng)心駭目。”并認(rèn)為“此定是唐太宗朝供奉搨書人直弘文館馮承素等奉圣旨于蘭亭真跡上雙鉤所摹。……真跡入昭陵,搨本中擇其絕肖似者秘之內(nèi)府,此本乃是,余皆分賜皇太子、諸王。中宗是文皇帝孫,內(nèi)殿所秘,信為最善本,宜切近真也。”(28) 無怪乎明末骨董商陳定曾以該本假冒真跡,高價(jià)售以當(dāng)時(shí)吏部主事季庸寓。(29) 可見,此本確是“宜切近真”!

李虹霖:千載蘭亭 百世典范
元 郭天錫跋《(傳)馮承素摹<蘭亭序>卷》

      恩師徐邦達(dá)先生曾將此本細(xì)節(jié)考之文獻(xiàn):“本帖點(diǎn)劃種種特點(diǎn),與米芾所論蘇太簡家第二本相同的,計(jì)有:‘長’字的捺筆,鉤回筆鋒,雖不曾直至起筆處,但確有一鉤回帶;‘蹔’字中的‘足’字,‘轉(zhuǎn)筆賊毫隨之,于斫筆處賊毫直出其中’(均見《書史》),完全一樣。”并與其他各本進(jìn)行比對:“此外還有好多字具特異之點(diǎn),與一般墨本、石本不同的,如‘暮’字中間‘日’字末劃與長劃中部合并。‘蘭’字‘門’字的右旁,顯然看出筆絲完全牽連……‘清流激湍’的‘激’字,中間原應(yīng)是上‘白’下方,本帖確是如此未變。其它各本大都改成一個(gè)‘身’字,顯系臨仿或翻摹偽訛所致。‘和暢’的‘和’字,右口下方作二劃成‘曰’樣,相系當(dāng)時(shí)草稿筆誤,未予改正。其它各本,有的以意改成一粗劃,大為丑陋,亦有意作普通的口字,或又作一斜點(diǎn),或在口中加一點(diǎn)。……”并指出:“以上各種特點(diǎn),我以為可能大都是保留原帖中的原樣而仿摹下來,不能是憑空胡造的,所以它有一定的‘存真’的優(yōu)點(diǎn),高于傳世各種其它摹刻本。”(30)

李虹霖:千載蘭亭 百世典范
(傳)唐 馮承素摹《蘭亭序》局部

      啟功先生亦曾言及“所謂摹搨的,是以傳真為目的。必要點(diǎn)畫位置、筆法使轉(zhuǎn)以及墨色濃淡、破鋒賊毫,一一具備……今存《蘭亭帖》唐摹諸本中,只有神龍半印本足以當(dāng)?shù)闷稹?rdquo;“這一卷的行款,前四行間隔頗疏,中間稱勻,末五行最密,但是帖尾本來并非沒有余紙,可知不是因?yàn)槟懰玫募埗蹋峭豸酥脑寮埗蹋峭豸酥脑寮埗?hellip;…不但筆法存原形,并且行式也保存了超草的常態(tài)……從摹本的忠實(shí)程度方面來看,神龍本既然這樣精密,可知它距離原本當(dāng)不甚遠(yuǎn)。”(31) 

李虹霖:千載蘭亭 百世典范
(傳)唐 虞世南摹《蘭亭序》,縱24.5厘米 橫69厘米,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傳為虞世南的摹本現(xiàn)亦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卷首有清代大鑒藏家梁清標(biāo)(1620—1691)書題簽“唐虞永興臨禊帖”。卷中有元代天歷內(nèi)府藏印,故亦稱“天歷本”。卷中有宋、明、清諸家題跋、觀款17則,鈐印104方,另有半印5方。從鑒藏印和諸家題跋觀款可知此卷歷經(jīng)南宋高宗內(nèi)府、元天歷內(nèi)府、明楊士述(生卒不詳)、吳治(生卒不詳,活躍于明中后期)、董其昌、茅止(生生卒不詳,活躍于晚明)、楊宛(?—1644)、馮銓(1596—1672),清梁清標(biāo)、安岐(1683-1746)、乾隆內(nèi)府等處收藏。曾著錄于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張丑《真跡日錄》、《南陽法書表》、汪砢玉《珊瑚網(wǎng)書錄》,清吳升《大觀錄》、安岐《墨綠匯觀》、阮元《石渠隨筆》及《石渠寶笈·續(xù)編》等書。清乾隆時(shí)刻入“蘭亭八柱”,列為第一。此卷與傳為馮承素的摹本相較,點(diǎn)畫較為圓轉(zhuǎn),少銳利筆鋒,墨色清淡,氣息古穆和厚。

李虹霖:千載蘭亭 百世典范
(傳)唐 褚遂良摹《蘭亭序》,縱24厘米 橫88.5厘米,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傳為褚遂良摹《蘭亭序》卷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卷卷前有明代大收藏家項(xiàng)元汴書題簽“褚摹王羲之蘭亭帖”,故簡稱為“褚摹蘭亭”。全卷有宋、元、明諸家題跋或觀款,鑒藏印記215方,又半印4方。從鑒藏印和諸家題跋觀款可推此卷大致經(jīng)北宋滕中、南宋紹興內(nèi)府、元趙孟頫、明浦江鄭氏、項(xiàng)元汴、項(xiàng)圣謨(1597—1658)、清卞永譽(yù)(1645—1712)、安岐、乾隆內(nèi)府遞藏。曾著錄于清顧復(fù)《平生壯觀》、卞永譽(yù)《式古堂書畫匯考》、吳升《大觀錄》、安岐《墨緣匯觀》、阮元《石渠隨筆》、《石渠寶笈·續(xù)編》等書,清乾隆時(shí)刻入“蘭亭八柱”,列第二。此卷與傳為馮承素及虞世南的摹本相較,筆畫較為瘦硬方樸。
 
三、《蘭亭》研究與爭議
 
由于《蘭亭序》文書兼美,馳譽(yù)百代,臨仿摹刻眾多,從宋代開始,不少文人學(xué)者即圍繞《蘭亭序》的風(fēng)格、技法、文本、美學(xué)特征、版本流變、公私鑒藏、版本優(yōu)劣、版本真?zhèn)慰急孢M(jìn)行了研究和探討,也包括對《蘭亭序》和王羲之書法的藝術(shù)特色、思想內(nèi)涵、歷史成就的評論;王羲之生平和軼事的解讀等。如桑世昌《蘭亭考》、姜夔《蘭亭考》、俞松《蘭亭續(xù)考》、元明陶宗儀《蘭亭諸刻考》、胡儼(1361—1443)《蘭亭諸本考》等。
 
然而,清中期以后,隨著北碑的大量出土,金石學(xué)及碑派書法的興起,作為帖學(xué)典范的《蘭亭序》逐漸受到批評,對《蘭亭》的各種摹本、名家臨本、各類拓本之優(yōu)劣的辨析則逐漸變成對《蘭亭》本身的質(zhì)疑。阮元(1764—1849)首倡南北書派論,開崇碑抑帖之風(fēng),并對《蘭亭》的真?zhèn)翁岢鲑|(zhì)疑。(32) 咸豐同治年間,包世臣(1775—1855)、何紹基(1799—1873)等繼之,甚至欲將真本《蘭亭》納入碑派范疇。光緒年間,康有為(1858—1927)等依據(jù)碑學(xué)的評價(jià)標(biāo)準(zhǔn)對唐摹本《蘭亭》提出批評。李文田(1834—1895)則提出了三點(diǎn)質(zhì)疑,甚有影響:其一,據(jù)南朝劉孝標(biāo)(463—521)注《世說新語》“臨河序”,認(rèn)為《蘭亭序》題目為后世偽托。其二,以劉孝標(biāo)所錄“臨河序”字?jǐn)?shù)與西晉石崇《金谷詩序》相類,而《蘭亭序》多出許多文字,認(rèn)為多出文字乃隋唐人所增。其三,以兩晉時(shí)期《爨寶子碑》、《爨龍顏碑》為例,認(rèn)為王羲之書法應(yīng)不脫隸意。(33)  
 
      上個(gè)世紀(jì)六十年代,以郭沫若和高二適先生為代表的質(zhì)疑與肯定陣營就相關(guān)問題進(jìn)行了激烈論辯。質(zhì)疑者主要承襲李文田之論并根據(jù)當(dāng)時(shí)南京地區(qū)出土的王興之夫婦、謝鯤等數(shù)方東晉時(shí)代墓志的書法皆隸書體而推想王羲之生活時(shí)代之書法當(dāng)具隸意,而現(xiàn)存《蘭亭序》而無隸意帶楷行書筆意,推定《蘭亭序》為偽。肯定者則通過比較《世說新語》所載其他篇章與原文推知“注家有增減前人文集之事”,繼而提出“臨河序”之文字當(dāng)系由《蘭亭集序》原文刪節(jié)移易而來。同時(shí),指出《蘭亭序》中不少文字并未脫離隸式。又引南朝羊欣《采古來能書人名》中所錄鐘繇擅三體,而三種書體各有區(qū)別,認(rèn)為刻于碑石的字體與平時(shí)公文、書信所用者蓋不相同,不可同一而論。雙方陣營各抒己見,據(jù)理力爭,轟動(dòng)一時(shí)。(34) 七十年代后期,隨著馬鞍山磚石墓、亳縣曹氏墓志磚等出土,又一批高質(zhì)量的論文相繼發(fā)表,將相關(guān)問題的研討再次向前推進(jìn)。九十年代后期,南京東郊出土《高崧墓志》,志文俊秀,不少文字楷意濃厚,證明了六朝時(shí)期已有楷書行世,也為考定《蘭亭集序》的真?zhèn)翁峁┝诵戮€索。(35)

      此外,二十世紀(jì)以來,尤其是七、八十年代漢簡的大量出土在為研究漢代書法提供豐富資料的同時(shí),也從側(cè)面為晉代書法研究提供了些許線索。從漢簡與漢碑的比較研究中,可以明顯看出碑碣鐫刻與日常書寫屬于兩種風(fēng)格系統(tǒng),兩種風(fēng)格差異明顯且并行存在。(36) 故而以碑志鐫刻文字來要求日常書寫的《蘭亭》,以碑證帖,頗為牽強(qiáng),有其局限性。另外,從《集王圣教序》與現(xiàn)存《蘭亭序》的比較中,可以發(fā)現(xiàn)《圣教序》中選用了《蘭亭序》多字;(37) 近年出現(xiàn)于拍賣行的傳為唐趙模《集王羲之千字文》中,亦有不少字與現(xiàn)存?zhèn)鳛轳T承素摹《蘭亭》極為相似,(38) 這些都可作為《蘭亭》真實(shí)性之旁證。《蘭亭》真?zhèn)窝芯恳寻l(fā)展成為蔚然大觀的“蘭亭學(xué)”,相關(guān)的種種探討與研究不斷引入更深更廣的領(lǐng)域,國內(nèi)外學(xué)界都持續(xù)關(guān)注。
 
      《蘭亭序》原跡雖已杳如黃鶴,而以唐太宗之高標(biāo)與精于書道,其審美鑒賞能力定不弱,其監(jiān)制下的臨拓勾摹復(fù)制之本,雖非真跡,其藝術(shù)價(jià)值仍不可低估。且自太宗之后,《蘭亭序》即以摹拓本等復(fù)制品形式流傳,已被歷代書學(xué)者認(rèn)同。如元四家之一倪瓚(1301—1374)曾言“蘭亭蠒紙,固不可得見。茍非唐世臨摹之多,后之人寧復(fù)窺其彷佛哉?”(39) 蘭亭真跡已不可得見,如果不是通過唐人臨摹,后人如何了解其書風(fēng)面目?董其昌亦云“其真跡既奇絕,摹刻雖失真,亦各有所近,如得肉得骨之論。”(40)

      摹拓本盡管為后人所制,但一定程度上來說,還是反映了真跡的部分特色與韻味風(fēng)采。從唐代諸家摹拓臨寫之跡中可以看到,《蘭亭》書風(fēng)“中和”、典雅清逸、瀟灑暢達(dá);筆法剛?cè)嵯酀?jì),線條變化靈活,點(diǎn)畫左右映帶、攲斜疏密,字勢縱橫變化、錯(cuò)落有致;相同多字寫法無一雷同,變化萬千;其筆法、結(jié)構(gòu)、章法都達(dá)到了至善的程度,可謂是“技術(shù)”與“法”的完美結(jié)合。
 
      《蘭亭》一序,高山景行,其文其書不僅乃書學(xué)高峰、后學(xué)良師,更業(yè)已成為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杰出代表與絕代典范,其中所蘊(yùn)藉的中華哲思與文人精神、文人情懷也已然深入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里,成為中華民族和國家精神的象征。《蘭亭序》具有跨越時(shí)空、超越國度之魅力與影響力。歷史上,《蘭亭序》曾經(jīng)啟發(fā)并滋養(yǎng)了其后中國歷代書家,塑造了具有獨(dú)特氣度和神韻的中華兒女,并影響朝鮮、日本、東南亞諸國乃至歐洲。在當(dāng)下,對《蘭亭序》進(jìn)行廣泛而深入的學(xué)習(xí),對于新時(shí)期進(jìn)一步傳承與發(fā)揚(yáng)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qiáng)民族文化自信,促進(jìn)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進(jìn)一步交流互鑒亦都具有十分積極且重要的意義。
 
       庚子深秋,訪會稽蘭亭曲水流觴處,觀蒼松偃竹、林亭幽謐、曲水輕波,頗為慨然,故贅小文并數(shù)語于后:會稽難覓換鵝經(jīng),左江空嘆瘞鶴銘。千載悠悠黃河水,秋葉飄零憶蘭亭。是為記。
 

二零二零年初冬
虹霖閣主人
 

(本文部分已于12月23日發(fā)表于新華網(wǎng),題為《千載蘭亭 百世典范》。今獲李虹霖先生授權(quán),刊載全文及注釋,以饗讀者。)
 
------------------------------
 
注:
(1) 《蘭亭序》為乃王羲之為蘭亭修禊時(shí)眾文人所寫詩集而撰寫的一篇序文,當(dāng)時(shí)并無標(biāo)題,后人所稱繁多,名目不一。南宋桑世昌(生卒不詳,活動(dòng)于南宋前期)《蘭亭考》中曾歸納:“晉人謂之《臨河序》;唐人稱《蘭亭詩序》,或言《蘭亭記》;歐(陽修)公云《修禊序》,蔡君謨(襄)云《曲水序》,東坡云《蘭亭文》,山谷云《禊飲序》,通古今雅俗所稱,俱云《蘭亭》;至高宗皇帝(趙構(gòu))所御宸翰,題曰《禊帖》。”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 唐何延之《蘭亭記》,載張彥遠(yuǎn)《法書要錄》卷三,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關(guān)于《蘭亭序》在唐代以前的流傳過程,唐劉餗(生卒不詳,天寶年間集賢院學(xué)士兼知史官)《隋唐嘉話》亦有記載,然與何延之所記有些許不同,其所記《蘭亭》墨跡于南朝“梁亂”時(shí)流失,陳天嘉年間為僧永所得,后獻(xiàn)予陳宣帝。隋滅陳時(shí),或以獻(xiàn)晉王(即后來的隋煬帝)。后僧人智果借出摹拓。智果逝世后,其弟子辯才得之。劉餗《隋唐嘉話》卷下,顧氏文房小說本。
 
(3) 唐何延之《蘭亭記》,載張彥遠(yuǎn)《法書要錄》卷三,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4) 《蕭翼賺蘭亭圖》傳為其時(shí)有“馳譽(yù)丹青”之稱的宰相畫家閻立本(601-673)所作。原本已佚,現(xiàn)存三本宋代摹本,北宋摹本藏于遼寧省博物館,南宋摹本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還有一宋代摹本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5) 唐何延之《蘭亭記》∶“帝命供奉搨書人趙模、韓道政、馮承素、諸葛貞等四人各搨數(shù)本,以賜皇太子諸王近臣也。”又,武平一(生卒不詳,唐中宗時(shí)兼修文館直學(xué)士)《徐氏法書記》∶“(太宗)萬機(jī)之暇,備加玩執(zhí),《蘭亭》、《樂毅》,尤聞寶重。嘗令搨書人湯普徹等搨《蘭亭》,賜梁公房玄齡以下八人。”載張彥遠(yuǎn)《法書要錄》卷三,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劉餗(生卒不詳,天寶年間集賢院學(xué)士兼知史官)《隋唐嘉話》卷下:“貞觀十年,乃搨十本以賜近臣。”顧氏文房小說本。
 
(6) 太宗而后,《蘭亭》去向不明,唐人記載中皆云殉葬昭陵。如,武平一《徐氏法書記》∶“太宗晏駕,本入玄宮。”劉餗《隋唐嘉話?王右軍蘭亭序》:“帝崩,中書;令褚遂良奏:‘《蘭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何延之《蘭亭記》∶“(太宗)臨崩謂高宗曰:‘……吾所欲《蘭亭》,可與我將去。’及弓箭不遺,同軌畢至,隨仙駕入玄宮矣。”皆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此外,李綽《尚書故實(shí)》、韋述《敘書錄》均言真跡入葬昭陵。
 
(7) 李日華《六研齋筆記》,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8) 20世紀(jì)初葉以來,西北地區(qū)出土了大量唐代文書,其中有《蘭亭序》臨本抄本數(shù)紙。如,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藏敦煌文書(編號P.2544),為抄錄《蘭亭序》全文;俄藏于闐文書寫本(編號Дx.18943-1),書后為《蘭亭序》抄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和田出土文書殘片(編號BH3-7v)為《蘭亭序》習(xí)字等。相關(guān)研究,參見榮新江《<蘭亭序>與<尚想黃綺帖>在西域的流傳》,載故宮博物院編《2011年蘭亭國際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故宮出版社,2014年)頁26-35。
 
(9) “余自魏晉以來至六朝筆法,無不臨摹。或蕭散,或枯瘦,或遒勁而不回,或秀異而特立,眾體備于筆下,意簡猶存取舍。至若《禊帖》,則測之益深,擬之益嚴(yán)。姿態(tài)橫生,莫造其原,詳觀點(diǎn)畫,心至成誦,不少去懷也。”宋高宗《翰墨志》,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0) 載桑世昌《蘭亭考》卷二,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1) 宋高宗曾賜潘貴妃《蘭亭序》拓本。南宋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卷十亦載:“史丞相言高廟臨《蘭亭》,賜壽皇(即孝宗)于建邸,后有批字云:‘可依此臨五百本來看。’蓋兩宮篤學(xué)如此。”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2) 見元王惲(1227—1304)《玉堂嘉話》:“宋高宗善書學(xué),擇諸王,命史彌遠(yuǎn)教之,視可者以繼統(tǒng)。孝宗其一也。高宗因出秘府《蘭亭》,使之名書五百本以試其能。孝宗不旬日臨七百本以進(jìn)。”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3) 米芾《褚遂良摹<蘭亭序>跋贊》,縱24厘米 橫47厘米,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14) 米芾《書史》,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5) 載南宋岳珂(1183—1243)《寶真齋法書贊》卷二十四,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 載南宋桑世昌《蘭亭考》卷十,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7) 載南宋周密(1232—1298)《齊東野語》卷十九,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8) 載南宋桑世昌《蘭亭考》,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9) 友人仇遠(yuǎn)(1247—1326)曾在趙孟頫《臨禊帖》上題跋:“余見子昂臨《臨河序》,何啻數(shù)百本,無一字不咄咄逼真。”見清卞永譽(yù)(1645-1712)《式古堂書畫匯考》卷五“趙承旨臨禊帖卷”仇遠(yuǎn)跋,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元末趙汸((1319—1369)亦稱趙孟頫自初學(xué)時(shí)就開始大量臨摹《蘭亭序》,至晚年仍筆耕不輟。趙汸《東山存稿》卷五,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明董其昌則曰:“趙吳興一生書蘭亭敘不知幾百本,即余所見已及三四十卷矣”,載清倪濤(1669—1752)《六藝之一錄》董其昌《趙文敏文衡山臨蘭亭合卷跋》條,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0) 趙孟頫《蘭亭十三跋》第七跋。嘉慶三年(1808),趙孟頫《蘭亭十三跋》遭火蝕僅剩170余字,殘片重新裝裱后,稱為“火燒本”。“火燒本”后流轉(zhuǎn)至日本,現(xiàn)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幸運(yùn)的是,明末著名鑒藏家馮銓(1596—1672)購得趙孟頫《蘭亭序十三跋》后,曾委托良工宛陵劉光旸(雨若)將其摹刻入《快雪堂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其早期拓本“涿拓本”,從中可窺得《蘭亭十三跋》全貌。
 
(21)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卷一,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2) 載清李光暎(?—1736)《金石文考略》卷三“陸玄素摹唐摹蘭亭序”條,文淵閣四庫全書版。
 
(23) 摹搨是寫本時(shí)代對法書進(jìn)行復(fù)制保存的技術(shù),其中,雙鉤廓填者稱“響搨”,罩紙影寫叫“摹”,主要流行于南朝至唐代,尤以唐為最精。摹搨以復(fù)原真跡面貌為目標(biāo),力求毫芒皆備,幾欲亂真,故有“下真跡一等”的說法。
 
(24) 臨寫者多置紙法書之旁,依照原書點(diǎn)畫用筆而仿為之。臨寫者一般字形行款相同,細(xì)節(jié)則不求一一吻合。
 
(25) 北京故宮博物院曾組織編輯委員會,編成《蘭亭墨跡匯編》(北京出版社,1963年),書中收入臨摹本八種,其一、二、三即為傳唐馮承素摹本、傳唐虞世南臨本、傳唐褚遂良臨本。
 
(26) “前后二小半印'神龍'二字,即唐中宗年號。……張彥遠(yuǎn)《名畫記》唐貞觀、開元書印及晉宋至唐公卿貴戚之家私印,一一詳載,獨(dú)不載此印,蓋猶搜訪未盡也。”郭天錫《(傳)馮承素摹<蘭亭序>卷》題跋。宋末元初著名藏書家袁桷(1266—1327)亦認(rèn)為神龍印屬唐中宗:“開皇真本后繇榷場,復(fù)入徳壽御府,號神龍?zhí)m亭。紙前后角有神龍半璽,葢唐中宗時(shí)所用印也。理皇下嫁周漢長公主于駙馬都尉楊鎮(zhèn),故事奠雁,奏進(jìn)禮物一百有二十奩。理皇從復(fù)古殿取《'神龍'蘭亭》為第一奩以報(bào)。宋社亡,楊氏子不能守,歸于濟(jì)南張參政斯立。……”袁桷(1266—1327)《清容居士集》卷四十七“秘閣續(xù)帖劉無言雙鉤開皇蘭亭”條,文淵閣四庫全書版。
 
(27) 見(傳)唐馮承素摹《蘭亭序》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末,項(xiàng)元汴自題記。
 
(28) 郭天錫《(傳)馮承素摹<蘭亭序>卷》題跋。
 
(29) 清顧復(fù)《平生壯觀》卷一“神龍?zhí)m亭條”:“金陵陳以御從太平曹氏得之,拆去元人諸詩跋,云是右軍真跡,高價(jià)以售延陵季因是銓部,銓部亦居諸不疑,忻然以為昭陵殉物竟出人間也。”(清)顧復(fù)撰,林虞生校點(diǎn)《平生壯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頁14-15。季庸寓,字因是,江蘇泰興人,富收藏。其藏品包括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30) 徐邦達(dá)《古書畫偽訛考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頁54。
 
(31) 啟功《蘭亭帖考》,載《北京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bào)(社會科學(xué))》1962年3月2日。
 
(32) 阮元跋“永和右軍磚”拓本,見甘熙(1798—1853)《白下瑣言》卷三,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年。
 
(33) 1889年,李文田跋端方所藏《定武蘭亭》(汪中舊藏)。啟功先生已對李氏的觀點(diǎn)進(jìn)行了批駁。見啟功《蘭亭帖考》,載《北京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bào)(社會科學(xué))》1962年3月2日。
 
(34) 雙方論辯的文章詳見文物出版社編《蘭亭論辯》(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年)。
 
(35) 《高崧墓志》于1998年出土。高崧與王羲之生活于同一時(shí)代,屬于同一階層,其墓志書法為研究傳世《蘭亭序》摹本真?zhèn)翁峁┝诵碌木€索,表明在王羲之時(shí)代,出現(xiàn)以楷體為主的行書是極為可能的。
 
(36) 關(guān)于漢碑與漢簡分屬碑刻系統(tǒng)與日常書寫系統(tǒng)及其相互關(guān)系,以及中國書法的兩條并行發(fā)展的路線軌跡,筆者有詳論,已發(fā)表于《中國書法》2020年第6期(總第374期)。

(37) 明代孫鑛(1543—1613)已注意到《圣教序》中選用《蘭亭》字的問題并選得18字相同,見孫鑛《書畫跋跋》卷二《碑刻圣教序》,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清翁方綱(1733—1818)增補(bǔ)至59字。見翁方綱《蘇米齋蘭亭考》卷八《唐沙門懷仁集<圣教序>內(nèi)用蘭亭字》,載黃賓虹、鄧實(shí)編《美術(shù)叢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三冊,頁2372-2382。當(dāng)代曹寶麟增至73字,見曹寶麟《<集王圣教>與<神龍?zhí)m亭>之比勘》,載浙江省博物館編《中國書法史學(xué)國際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杭州:西泠印社,2000年)頁42-58。

(38) 恩師徐邦達(dá)先生曾對該作有詳考。見徐邦達(dá)《古書畫偽訛考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頁49-52。

(39) 倪瓚跋《元陸繼善<摹蘭亭敘帖>冊》,縱24.5厘米,橫12.1厘米,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40) 見清王澍(1668—1743)《竹云題跋》卷一,清佚名《硯山齋雜記》卷二,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版權(quán)所有 侵權(quán)必究

 

設(shè)為首頁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編信箱:shwbjb@zgzyw.com    聯(lián)系電話:18701276487

版權(quán)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wǎng)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掃一掃 求關(guān)注

一级在线观看|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色一本| 国内在线精品| 久久aⅴ国产欧美74aaa| 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91在线云播放| 美女福利一区二区| 亚洲va韩国va欧美va| 日韩免费电影在线观看| 3d动漫精品啪啪1区2区免费 | 亚洲精品永久免费精品| 国产精品分类| 天堂在线中文字幕| 26uuu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美女| 香蕉网站在线| 亚洲第一色中文字幕| 久久大逼视频| 日本高清成人vr专区|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 欧美日韩视频| 麻豆传媒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成人久久电影| 色妞www精品视频| 国产欧美在线| 欧美私密网站| 精品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观看方式| 日韩电影在线观看一区| 黄色影院在线看|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 午夜影院日韩| 中文在线а√天堂| 亚洲高清免费观看高清完整版| 亚洲资源在线观看| av成人天堂| 欧美人体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亚洲乱妇| 色视频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av| 999国产精品视频| v片在线观看| 4438x亚洲最大成人网| 亚洲精品网址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一二三区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一区二|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蜜桃视频在线播放| 一级日本不卡的影视| 欧美欧美全黄| 国产一区99| 大片免费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在线| bdsm精品捆绑chinese| 亚洲综合免费观看高清完整版在线 |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狠狠操夜夜操| 一卡二卡欧美日韩| 中文字幕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久| 亚洲福利电影| crdy在线观看欧美| 男男激情在线| 日韩大胆人体|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免费观看亚洲| 久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同学| 国产高清一区日本| 中文精品久久| 久久丁香四色| 97caopron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第一页| 精品sm捆绑视频| 亚洲缚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网站| 欧美日韩性视频在线| 9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成人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偷拍| 国产精品观看| 日韩av一二三| 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视频| 久久资源综合| av3级在线| 激情小说 在线视频| av中文字幕在线| 男女视频网站免费观看| 色激情天天射综合网| 欧美男生操女生|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视频| 91蝌蚪porny成人天涯| 日本亚洲视频在线|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91成人超碰| 国产精品婷婷| 国产精品羞羞答答xxdd|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奇米网| 日本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日韩电影网在线| 欧美精品久久99| 亚洲美女激情视频| 日本成人网址| 小水嫩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精品176二区| 国产视频一区二| 欧美二区视频| 成人激情诱惑| 欧美人妖在线| 成人涩涩网站| 白嫩白嫩国产精品| 亚洲伦理久久| 欧美特黄aaaaaaaa大片| 清纯唯美亚洲经典中文字幕| 电影91久久久| 影音先锋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人成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 伊人75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v电视剧| 国产区美女在线| 女人抽搐喷水高潮国产精品| 日本亚洲最大的色成网站www| 亚洲精品国产a| 亚洲精选免费视频| 精品av综合导航| 日本资源在线| 欧洲乱码伦视频免费| 欧美人与牛zoz0性行为| 国内不卡的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狠狠久久亚洲欧美| 亚洲777理论| 在线看视频你懂的| 国产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免费电影| 一本大道综合伊人精品热热|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更新时间| 四虎电影院在线观看| 视频国产精品| 激情五月综合| www.爱久久.com| 国产精品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婷婷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 亚洲欧洲日韩av| 日韩精品免费电影| 高清成人在线| 三级精品在线观看| 一本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 98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亚洲| 亚洲资源av| 午夜精品影院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一区| 久久亚洲资源| 丝袜脚交一区二区| 成人黄色av电影|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老虎| 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人人精品人人爱| 欧美v亚洲v综合ⅴ国产v| 日本国产欧美| 精品一区亚洲|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 欧美三电影在线| 亚洲女人天堂色在线7777| 怡红院成人在线| 国产真实乱偷精品视频免| 欧美一级理论性理论a| 宅男午夜视频| 久久97精品|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色视频| 伊人春色在线| 97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av色| 免费在线国产视频| 秋霞午夜鲁丝一区二区老狼|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 性色视频在线| 午夜国产一区二区| 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69av成人| 成人亚洲精品久久久久软件|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精品麻豆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激情| 日韩精品在线观| 成人中文视频| 精品污污网站免费看| 国产精品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免费观看久久| 亚洲搞黄视频| 国产一区 二区 三区一级| 在线视频您懂的| 午夜一级久久| 一级毛片电影| 一本色道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