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遺書數據庫”上線 全球敦煌文獻資源將共享
來源:敦煌研究院 作者:編輯:中國書畫網
歷時10年建設的全球敦煌文獻資源共享平臺“敦煌遺書數據庫”(http://dhyssjk.dha.ac.cn/dbc_ys/)于19日正式上線。這也是敦煌研究院首次向全球發布目前收錄最全的敦煌遺書資料。此次敦煌研究院發布的是一項全球敦煌文獻資源共享平臺,內容包括敦煌文獻的基本信息、數字圖像、全文錄文和相關研究文獻目錄四個部分,同時,平臺可實現漢、藏文文獻的全文檢索和圖文對照瀏覽。

“敦煌遺書數據庫”正式宣布上線當天,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趙聲良研究館員、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所長鄭炳林教授、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獻研究所原所長馬德研究館員,共同啟動了敦煌遺書數據庫平臺。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獻研究所所長趙曉星研究館員現場演示介紹了“敦煌遺書數據庫”的基本功能。

敦煌遺書指1900年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公元4世紀至11世紀的古寫本及印本。據最新統計顯示,其總數在7萬件以上。有“國際顯學”之稱的敦煌學,就是以這些用漢文、藏文等文字寫成的佛經典籍和社會文書為重要研究資料。目前這些敦煌遺書分藏于中、英、法、俄、日等國的數十家收藏機構,一直缺乏完整的聯合目錄。
2012年,為實現完整敦煌文獻資源共享以及世界各地所藏敦煌文物的數字化回歸,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敦煌遺書數據庫建設”獲批立項。項目由敦煌研究院主導,浙江大學計算機技術團隊合作共建。
據悉,“敦煌遺書數據庫建設”分敦煌遺書數據庫理論研究、敦煌遺書數據庫關鍵技術研究及軟件系統開發、敦煌漢文遺書庫、敦煌藏文遺書庫、敦煌遺書研究文獻庫和數字化成圖像攝影采集和數字圖像編輯工作等六個子課題。經過近九年探索,研發完成了敦煌遺書數據庫軟件系統,支持敦煌遺書的錄入、檢索瀏覽、輸出等管理與使用功能,具體包括數據錄入功能、檢索瀏覽功能、輸出功能、數據庫維護功能等,為各子課題的研究成果數據入庫提供了技術支持;此外還開展了遺書綴殘技術研究,實現了遺書殘片關聯檢索功能。2021年5月,該項目順利通過結項評審。

2022年,敦煌研究院將“敦煌遺書數據庫”作為工作重點之一,集中敦煌文獻研究所專家學者繼續升級完善。已建成的“敦煌遺書數據庫”主要內容分為遺書基本信息、遺書數字圖像、遺書全文錄文和遺書研究文獻信息四大部分,廣大專業工作者和敦煌學愛好者們隨時隨地都可以輕松、方便、快速的從中找到需要的相關信息,其中漢、藏文遺書的錄文檢索和復制使用是同類數據庫所不具備的。

目前,敦煌研究院正在根據與法國國家圖書館的合作協議,補充完善法藏敦煌文獻的相關數據,并進行漢藏文獻的全文錄文與收錄。未來,敦煌研究院將繼續對流散于全世界各地的敦煌藏經洞文獻進行全面的整理與收錄,實現敦煌藏經洞文獻文物的數字化回歸,為全世界敦煌學者與愛好者們提供最便捷的敦煌文獻數據共享平臺,并推動全彩印《敦煌文獻全集》的出版工作。

第1條:Dy.001 歸義軍衙府酒破歷

第2條:Dy.002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百五

第3條:Dy.003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六十二

第4條:Dy.004優婆塞戒經卷第七業品第二十四之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