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藝術博物院新館今天正式對外開放
來源:廣州藝術博物院、文博圈 作者:編輯:中國書畫網編輯部
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新館今天正式對外開放。新館占地面積3萬余平方米,總建筑面積近8萬平方米,通體建筑以“水中盛放的英雄花”為主題,突顯嶺南風格和廣州地域特色,是集傳統與現代、科技與古典、嶺南風與國際范于一體的綜合性美術館。在廣州城市新中軸線上,新館與廣州塔遙相輝映,成為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又一個文化新地標。

“英雄花”建筑層高8米至19.5米,以滿足展示各類藝術品及其他功能需求,內部包括地上5層、地下2層,涵蓋藏品區、展陳區、文化教育與公共服務區、業務科研與管理區、設備區、地下停車庫和公共區域。

這朵冉冉綻放的“木棉花”是全球首個五個立面均采用光伏技術的公共建筑。如“花瓣”一般的外立面幕墻,由21008片魚鱗狀的光伏玻璃拼接而成;主樓建筑玻璃配套安裝了彩色鋁板。

除了采用光伏技術外,還融入空調區域供冷技術、電氣照明節能技術、海綿城市及雨水回用技術等,提升了建筑節能率。另外,博物館采用玻名堂低反射展柜玻璃,為藏品提供最佳保護的同時,為公眾提供最高清舒適的觀展體驗。
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新館多個開館大展亦于今日正式開展。1100余件院藏精品、200余件借展精品和500余件文獻類展品,還特別展出中國美術館、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和上海中國畫院館藏的名家精品,為觀眾獻上了盛大而隆重的藝術盛宴。

展廳:一層&二層1號廳(中國歷代繪畫館)
展期:2023年11月30日-2024年3月31日
展覽亮點:
1、展出展品455件(實物),涉及166名書畫家。其中三成以上為首次亮相,七成以上為珍貴文物
2、文同、李衎、戴進、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董其昌等名家在首期齊聚一堂,呈現從北宋到明代各地各派的筆墨華彩。
3、“鎮館之寶”北宋文同的《墨竹圖軸》也在展出之列。

展廳:三層4號廳、5號廳、6號廳、7號廳、8號廳、9號廳
展期:2023年11月30日-2024年2月29日
展覽亮點:
1、跨越150余年的近現代廣東美術脈絡,展現從晚清到二十世紀后期的中國社會各面風貌
2、300余件院藏精品,畫種涵蓋中國畫、油畫、水彩畫、漫畫、版畫,類型及題材多彩紛呈

展廳:四層15號廳、16號廳、17號廳
展期:2023年11月30日-2024年2月29日
展覽亮點:
1、廣東美術名家與新秀的集結與碰撞:名家新贈藏品首次亮相,聯合當代青年藝術家作品,碰出新時代火花
2、聚焦人物風華、嶺南韻趣、新廣東景觀,再現新時代嶺南風貌

展廳:一層2號廳(藝術交流廳),三層10號廳、11號廳(專題陳列館Ⅰ、Ⅱ)
展期:2023年11月30日-2024年2月29日
展覽亮點:
1、中國美術館的100+件精選作品乘風南下,集合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
2、聚焦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近距離感受20世紀中國人民的筋骨與溫度、重溫星火燎原的崢嶸歲月

展廳:二層3號廳(嶺南藝術館)
展期:2023年11月30日-2024年2月29日
展覽亮點:
1、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上海中國畫院的林風眠珍貴真跡,劉海粟、吳冠中、吳作人等大咖名作。
2、展現20世紀初以來“兩代”藝術家中西融合新探索



部分展覽作品欣賞

文同《墨竹圖軸》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蘇仁山《八仙圖》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居廉《瓜藕圖》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高劍父《東戰場的烈焰》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陳樹人《淡黃楊柳舞春風》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蘇小華《喜洋洋》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林風眠《貓頭鷹》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藏

吳為山主創 中國美術館創作團隊《長征組雕》(局部)中國美術館藏

沈堯伊《而今邁步從頭越》中國美術館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