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鑒定非鑒賞家不可?
來源:中國書畫網 作者:admin
一幅名命為 The Martyred Saint Sebastian 的素描,原本是國際拍賣市場最矚目的焦點,但法國政府去年初突然叫停拍賣,將作品列為「國寶」,一切源于藝術鑒賞家的斷言:這幅「毫無疑問」是藝術大師達爾文(Leonardo da Vinci)的作品。
當今傳世的達爾文作品不過十數幅,每幅真跡都是價值連城的稀世奇珍,但判斷作品真偽的權威,卻偏偏落在少數藝術鑒賞家之手。在這個事事講究科學鑒證的年代,為何藝術鑒定非要由這班精英主導不可?究竟藝術鑒賞家有甚么無可替代之處?

巴黎 Tajan 拍賣行職員展示 The Martyred Saint Sebastian。 圖片來源:路透社
藝術史教授 Noah Charney 指出,一名退休醫生繼承父親的藝術收藏,于 2016 年 3 月將 14 幅藏品帶到巴黎 Tajan 拍賣行,當中包括這幅 The Martyred Saint Sebastian,而畫框鑲有寫著法文「Michelange」的名牌,即另一位藝術大師米高安哲羅(Michelangelo)的名字。

The Martyred Saint Sebastian。 圖片來源:Tajan
藝術品觸動靈魂一刻
畫作描繪圣人圣巴斯弟盎(Saint Sebastian),被羅馬皇帝迫害殉道的情景。他在畫中幾乎全裸,表情痛苦,雙手綁在樹上,脖子朝向天,等待被亂箭穿身。作品以簡單的排線技巧,輕輕畫出陰影部分。
有幸率先鑒定的藝術鑒賞專家 Patrick de Bayser 憶述:「雖然畫框寫有米高安哲羅之名,但我看到這幅素描時,腦海里實時想到:『根本不是米高安哲羅,這是達爾文』…… 那種技法是我所熟識的,是達爾文初期作品的筆觸。」
從作品的排線陰影部分,他看出這是左撇子手筆,令他更確信自己的直覺。達爾文是著名的左撇子畫家,當時他的藝術工作室有眾多風格近似的畫作,但很多都是出自學徒和助理之手,以右手完成,因此分辨左右手筆觸,是判別達爾文作品真偽的其中一個關鍵。
他拆開畫框后細看更發現,作品曾經多次裝裱,而畫紙背面寫上的文字,同樣是左手筆觸,而且與達爾文的筆跡極為相像,「這令我腎上腺素飆高」。
Charney 形容,這就是藝術品觸動鑒賞家靈魂一刻,通俗點說鑒賞家是感受到箇中「氛圍」,加上熟知藝術家作品風格,從而作出判斷,當中很多難以言喻的因素,「總之他們『知道』這就是真跡。」
世界首屈一指的達爾文專家、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策展人 Carmen C Bambach 其后獲邀作進一步鑒定,但究竟她如何一槌定音?

達爾文雕像。
藝術品的三重鑒定
藝術鑒定最多會經過三個步驟:藝術鑒賞家鑒定、歷史考證、科學鑒證。
首先,如果從美學角度而言,The Martyred Saint Sebastian 并非完美的素描,從畫紙表面的痕跡可見,畫家似乎不確定主角的重心,曾經數度修改圣巴斯弟盎雙腿的位置,但對于藝術鑒賞家而言,這美學上不足而處,正好透露了畫家的身份。達爾文的其他素描作品,同樣有大幅修改的痕跡,達爾文名作「維特魯威人(Vitruvian Man)」就經過多次修正。
Bambach 在開始鑒定后不久,很快便結論得出,這幅是達爾文的作品。她形容這是「相當無可爭辯」、「案情簡單的案件」,正是她在達爾文研究學界中的權威地位,促使國際的藝術鑒賞家達成了共識。
一旦通過藝術鑒賞家的眼光驗證,鑒定便會通過第二步驟,研究藝術品的所有權轉讓歷程,翻查歷史文獻求證。以 The Martyred Saint Sebastian 為例,拍賣行需要小心記錄收藏家的供詞,從而追本溯源,了解作品如何由達爾文工作室,輾轉落入不同收藏家手中。初步翻查達爾文的筆記 The Codex Atlanticus,當中確實記載他曾經畫有 6 張圣巴斯弟盎的素描,為一幅油畫作品而準備,但最后卻成未竟之作。
雖然,近年有藝術界人士認為,應當要秉持公開透明的原則,把藝術作品的收藏歷史公開,讓公眾知情,但收藏家一般都以私人理由拒絕,以致藝術界慣例上仍然不會公開收藏歷史。

科學理性不及鑒賞家的主觀?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藝術鑒定其實絕少進入第三個步驟:科學鑒證。即使是價值連城的藝術品,一般通過藝術鑒賞家鑒定以及拍賣行的歷史考證,便會進行拍賣。只有重大爭議下,專家才會動用到科學鑒證協助。
Charney 就推斷,由于法國政府有意把 The Martyred Saint Sebastian 納為國寶,事關重大,因此很可能曾經于 2016 年 11 月在羅浮宮進行了一輪科學鑒證,在多重驗證保障下,法國政府才作出最后決定,把作品收歸國家保管。
即使目前的科學鑒證技術昌明,能夠透過作品的顏料及其他材料,推斷作品完成年份等等,但它們始終無法分辨執筆畫家的身份,這道功夫依然落在藝術鑒賞家之手。
科學鑒證的理性客觀,無法替代依賴主觀判斷的藝術鑒賞家,這或許反映了藝術的本質。科學鑒證終究只是輔助角色,用來驗證鑒賞家的推斷。Charney 坦言,這明顯是種精英主義心態,但無可否認的是,藝術界向來都彌漫濃厚的精英作風,高檔藝術市場更是如此。藝術鑒賞家對權威的壟斷,有如一道點石成金的魔法,他們的潛臺詞是:我們是專家,擁有常人沒有的專業知識,能夠判別作品真偽,而你將會服從我的權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