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張大千敢自稱 五百年來精鑒第一人?
來源:上海張大千研究會官網 作者:老鄧侃趣事
1936年,當徐悲鴻在《張大千畫集》序中寫下“五百年來一大千”的評語時,張大千表示,徐悲鴻說我繪畫是五百年來第一人,我不敢當,若要說五百年來第一精鑒人,則非我莫屬!

張大千在收藏的古畫旁向友人介紹其畫
張大千,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著名書畫家、鑒藏家。因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畬齊名,故又并稱為“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與黃君璧、溥心畬以“渡海三家”齊名。20 世紀50年代,游歷世界,獲得巨大的國際聲譽,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

王羲之《曹娥碑》(有人認為是唐拓本碑帖)
張大千古字畫的收藏主要是靠自己財力和眼力,他祖上留下寶貝并不多,最有名的是王羲之《曹娥碑》(有人認為是唐拓本碑帖),僅唐代就有7人題名,原為清王府收藏,后流入張家。張大千在一次與清末遺老“詩鐘博戲”的賭博輸給了海上聞人江紫塵,當時抵賭資1200兩黃金,由此可見王羲之《曹娥碑》的價值之高。之后,經轉手《曹娥碑》又流到葉恭綽手中,才有了后來葉恭綽慷慨返贈珍寶、善孖和大千叩首拜謝的千古動人一幕。事后,張大千對人說:“恭綽風概,不但今人所無,求之古人,亦所未聞。”

郎靜山鏡頭下的張大千
張大千的收藏主要目的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師古人,他的其中一方收藏印文曰“不負古人告后人”道出了他收藏的目的。他對于古字畫的鑒定十分自信,曾頗為得意地認為:“一觸紙墨,辨別宋明,間撫簽賻(fù),即知真偽。意之所向,因以目隨;神之所驅,寧以跡論。”他還在《大風堂名跡》第一卷首自序中自稱“五百年來精鑒第一人”。

張大千(右二)與黃君璧(右一)賞畫
張大千在鑒賞方面的才能主要來自于名師指點和臨摹古字畫及收藏古字畫,大千早年跟隨曾熙、李瑞清兩位老師,因曾、李藏有眾多歷代名家字畫,使大千養成了收藏鑒賞古字畫的習慣和愛好。1925年張大千在上海寧波同鄉館舉辦第一次畫展就獲得2000大洋巨款,從此他開始大量收購古代字畫。

元代王冕《墨梅圖》立軸,張大千舊藏
1921年至1930年間,他曾在上海先后出版了《石濤和尚、八大山人山水精品》、《仿石濤山水金陵勝景》、《仿石濤山水冊頁》、《大風堂藏畫》、《大風堂原藏石濤和尚山水集(三冊)》等畫冊,可見其收藏古代字畫不僅多,而且精。1944年他曾在成都舉辦了“張大千收藏古書畫展覽”,觀者如云,甚為轟動。共展出所藏唐、宋、元、明、清古代精品170余件,其中有巨然、蘇東坡、趙子昂、黃公望、文徵明、沈周、唐寅、仇英、陳老蓮、八大山人、石濤等大家的杰作。

元 倪瓚《春藤古木》
有人曾以“富可敵國,貧無立錐”贈大千,大千觀后又加八字“一身是債,滿架皆寶”,一時傳為美談。1945年秋,為得到《韓熙載夜宴圖》,張大千放棄了在北京購買一所前清王府的計劃,用此五百兩黃金,從玉池山房馬霽川手中購得此卷。在他看來,房子以后還有,而傳世古畫則一縱即失,再難尋覓。張大千以此『舍豪宅買名畫』的雅事引以自傲。

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卷》,張大千舊藏,現為北京故宮博物院鎮院之寶,中國十大名畫之一
1949年大千去國后,逼迫大千要考慮棲身之地,之后,不得以陸續變賣了不少字畫,其中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卷》、董源的《瀟湘圖》、元代方從義的《武夷放棹圖》等十多件名跡和一些敦煌卷子以半賣半送方式(2萬美金)賣給大陸文物機構,有人測算過,大千只以原價約四分之一賣給了大陸,大陸文物局長鄭振鐸得知如此低得價格讓國寶回歸欣喜若狂。

五代董源《瀟湘圖卷》,張大千舊藏,現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要知道大千1953年買下巴西“八德園”220畝地時用了20萬美元,全部建完后耗資高達280萬美元,這簡直是天文數字,那時,即使我們整個國家也未必拿得出這么多美元,真可謂“富可敵國”。

宋高宗《楷書淺沙流水聯句》鏡心(張大千舊藏)
大千的后半生,在巴西建造“八德園”,在美國購置“可以居”、“環蓽庵”;在臺北建造“摩耶精舍”,俱是奇花異卉、精巧絕倫,奇珍寵物、可愛至極。此時張大千的游歷行跡更遍及歐、亞、南北美各大洲,出門搭乘的是航空客機頭等艙,住的是豪華昂貴旅館,吃的也都是最頂級的美食……此等生活若不是財源滾滾,其能承受?

清 石濤《蕉竹圖》
在大千的所有藏品中,以石濤的作品最豐。20世紀40年代初,大千收藏的石濤作品就有上百幅,他曾請篆刻家方介堪為其刻制“大千居士供養百石之一”印章,專為鈐印石濤真跡之用。張大千晚年曾對友人說他收藏石濤真跡最多時約有500幅,美國的傅申先生在《大千與石濤》中說:“大千是歷來見過和收藏石濤畫跡最多的鑒藏家,絕對不是夸張之詞,不要說當世無雙,以后也不可能有。”傅先生還稱張大千為“今之石濤”、“石濤再世”。

清 石濤《幽壑山居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民國時期,張大千愛畫成癖,搜求無止,有時為購一幅古代名跡,不惜傾囊以付。據說,民國時期北京字畫掮客一旦得知大千在北京琉璃廠鑒定字畫,會爭先恐后前往排隊,請大千鑒定,大千遇上喜歡的,一般都會以較高價格吃進。

清石濤《番人秋狩圖》立軸,張大千舊藏
掮客也很樂于與大千交易,因為與豪爽有錢的大千交易往往收益不菲,大千也從中獲得不少古代名跡。難怪有北京琉璃廠的古玩商認為,一般畫家都是被琉璃廠吃的,只有張大千可以吃琉璃廠,可見大千在北平的能量。據記載,他曾用500兩黃金、20幅明代字畫換回著名的五代董源代表作《江堤晚景圖》;用700兩黃金購得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宋人《溪山無盡圖》等名作,此外還用數百兩黃金收購了董源力作《瀟湘圖》。

清 石濤《松亭覓句圖》
1983年大千逝去后,根據大千遺愿,所藏書畫全部捐獻給臺北故宮博物院,據當時臺灣方面報道,該院接收的張大千藏品計歷代名畫69件、書法6件,其中隋唐6件、五代8件、宋代23件均為稀世珍品。包括五代董源《江堤晚景圖》、宋徽宗趙佶《鷹犬圖》、梁楷《寒山拾得》《山居圖》、元黃公望《元池石壁圖》以及明代沈周、唐寅等人的名作。

五代 董源《江堤晚景圖》
由于大千收藏或經手過的名跡很多,有不少已被海內外博物館、美術館珍藏,有的還成為鎮館之寶,如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卷》已成為北京故宮博物院鎮院之寶;董源《溪岸圖》成為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鎮館之寶;王羲之《行穰帖》已成為美國收藏中國書法第一名品……

晉 王羲之《行穰帖》
反觀張大千在畫壇和鑒藏之上的成就,他并非如一般收藏家那般止步于欣賞古畫之美,而是深入了解古代大畫家的筆法、構圖和意境,因此常常臨摹古畫,畫藝之精,足能以假亂真。

五代董源《溪岸圖》立軸,徐悲鴻、張大千、王季遷舊藏,現藏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大千在創造潑彩之前作畫講究筆筆有來路,早期畫路主要是石濤、八大、石溪、唐寅等,這方面流傳的作品比較多。后收藏了大量宋元名跡,技法上溯到宋元,其中宋李成《寒林騎驢圖》被大千異常珍視,他不僅長跋,而且在詩堂上題寫“大風堂供養天下第一李成畫”,這張畫是宋畫中極品,太精彩了,無論構圖、技法、意境恐其它宋畫難以比肩。

宋代李成《寒林騎驢圖》,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張大千、方聞舊藏
上世紀四十年代,張大千用宋元筆法創作了大量精彩絕倫作品,是大千繪畫集大成的一座高峰,從大千存世的作品看,不少畫作無論是技巧、筆墨、意境都是來自于宋元,而宋元中主要得益于宋李成《寒林騎驢圖》。

張大千 江堤晚景圖
由此可見,張大千的收藏不但與一般藏家的目的大相徑庭,他從古人的畫跡中廣泛吸收畫藝精華,最終將歷代諸多名家技法融于一爐,借古開今,為創造潑彩技法積累了足夠的功力和膽氣,同時完成了他“不負古人告后人”的收藏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