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網(wǎng) > 藝術(shù)資訊 > 拍賣 > 香港蘇富比秋拍何鴻卿珍藏專場總成交近五億港幣
香港蘇富比秋拍何鴻卿珍藏專場總成交近五億港幣
來源:香港蘇富比 作者:編輯:中國書畫網(wǎng)
香港蘇富比2022年秋拍“何鴻卿爵士私人典藏中國歷代藝珍晚拍(一)”在香港如期舉槌,本場共28件精品上拍,包括安思遠(yuǎn)舊藏、埃斯卡納齊等名人舊藏,共26件成交,總成交額高達(dá)469,226,800港幣,1件過億及10件千萬級(jí)拍品,這無疑為調(diào)整期的藝術(shù)市場注入了一針強(qiáng)心劑。

何鴻卿爵士(1930-2021年)
何鴻卿是香港著名的富商,古玩收藏家。他的祖父是香港開埠后的第一位首富何東。何氏家族曾經(jīng)是港英時(shí)代下,香港第一望族。澳門賭王何鴻燊是何鴻卿同輩兄弟。上世紀(jì)七十年代,何鴻卿以清代玉器為起點(diǎn),開始收藏中國藝術(shù)品。在安思遠(yuǎn)鼓勵(lì)下,其收藏日漸豐富,涵蓋整個(gè)玉器發(fā)展史, 以新石器時(shí)代為開端。至1995年,羅森(Jessica Rawson)就何爵士在大英博物館展出的三百多件玉器出版專書《Chinese Jade from the Neolithic to the Qing》,上至新石器時(shí)代,下及滿清一朝,此時(shí),何氏所藏所蓄已在藝壇上舉足輕重。

0011 明末 黃花梨圓后背交椅 高102.8厘米
估價(jià):HKD 10,000,000-15,000,000 落槌價(jià):106,000,000港幣 成交價(jià):124,609,000 港幣
來源:La Compagnie de la Chine et des Indes 藝?yán)龋屠瑁?968年9月10日;阿瑟·賽克勒收藏,1968-96年;艾爾斯·賽克勒收藏,1996-2001年;伊莉薩白·賽克勒博士收藏,2001年;紐約佳士得2001年9月20日,編號(hào)254及封面;Nicholas Grindley,倫敦,2001年
著錄:Michel Beurdeley,《Chinese Furniture》,東京、紐約及舊金山,1979年,頁80,圖版105
折疊式的交椅,較其他家具更易損壞,因此,傳世交椅尤為稀貴。
直背交椅北宋(960-1127年)已有,其他諸國亦見制造。圈背交椅則中國獨(dú)創(chuàng),初見于12世紀(jì)初,交腿便攜,圈背舒適,既得優(yōu)雅又兼實(shí)用,合而為一實(shí)屬巧思。搭腦、扶手連成椅圈,形似月牙,無論正面、側(cè)面,皆呈流線圓弧。椅圈環(huán)抱上身,予坐者熨帖自在,靠背板可作裝飾,與整體相得益彰。弧形木架關(guān)節(jié)處設(shè)鐵錯(cuò)銀飾件,腳踏附鏤雕金屬板,纖巧之余亦添穩(wěn)固。交椅工藝于明代登峰造極。
宋(960-1279年)至清(1644-1911年)繪畫、印本中屢屢可以發(fā)現(xiàn)交椅的影子。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張擇端(1085-1145年)名畫《清明上河圖》中出現(xiàn)了不少這樣的例子。又南宋(1127-1279年)《蕉陰擊球圖頁》,圖中一女子置交椅于庭院;另一宋例《春游晚歸圖頁》,亦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圖中主人騎馬入門走向廣廈,一仆從肩扛交椅相隨在后。此語境中,主人生活安逸殷實(shí),以一交椅可見一斑。明代呂紀(jì)、呂文英合繪《竹園壽集圖》卷,仍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所繪數(shù)人于當(dāng)朝官高爵顯,坐圈背交椅;除交椅揭示人物地位,身后骨董、文玩亦展露其文人意趣。郎世寧(1688-1766年)繪《哈薩克貢馬圖》中,乾隆皇帝(1736-95年在位)坐圈背交椅于石階上,點(diǎn)閱哈薩克來使進(jìn)貢良駒;此類外事場合,交椅如龍椅,象征皇權(quán),彰顯天子威儀。
此件拍品以1.24609億港幣成交(約合人民幣1.129億元),創(chuàng)下世界最貴黃花梨交椅拍賣紀(jì)錄,為本場最貴拍品。

0009 齊白石《繁花碩果》 立軸 四屏 283.8 x 54.2厘米
估價(jià):HKD 18,000,000-30,000,000 落槌價(jià):6600萬港幣 成交價(jià):7864.9萬港幣
來源:「竹平安館」收藏;香港佳士得,十九至二十世紀(jì)中國書畫拍賣,1988年1月18日,編號(hào)200
著錄:《齊白石:繪畫·書法·印章》(市政局,香港博物美術(shù)館,一九七三年),圖版6-9;《雄獅美術(shù)》月刊,第204期,一九八八年二月,頁063
展覽:香港博物美術(shù)館,《齊白石:繪畫·書法·印章》,一九七三年

齊白石筆下甚勤,惟組屏作品數(shù)量不多。《繁花碩果》四屏,逾九尺巨幅,就公開資料顯示,乃傳世尺寸最弘組屏,與之相同者,僅見波士頓美術(shù)館所藏齊白石1920年《花果四屏》。
本組四幅分別繪千年桃實(shí)、枇杷玉簪、石榴鷄冠、葡萄串垂。桃實(shí)碩大如斗,食之可長壽千年;古有“樹繁碧玉葉,柯疊黃金丸”句形容枇杷,其果實(shí)渾圓,金黃燦爛,象征“財(cái)源滾滾”;石榴、葡萄結(jié)子纍纍,喻“多子多孫”;而鷄冠花與玉簪,則具“加官進(jìn)爵”“高升富貴”之意。碩果繁花共呈一堂,張揚(yáng)著旺盛的生命力,寓意多子多壽,福澤綿延不絕。
四幅構(gòu)圖皆稠密飽滿,尤“葡萄”“枇杷”二幀,幾乎填塞整幅畫面,此乃白石衰年變法之初的顯著特點(diǎn),傳世所見多為賞音者作,如1920年六月為梅蘭芳作《佳果》扇、《牽牛花》,同年貽郭葆生《枇杷荔枝》。
題識(shí)內(nèi)容,頗具白石個(gè)性特質(zhì)。每幅以長題論畫,抒發(fā)性情灼見,諷時(shí)人作畫筆墨刻意,有畫家習(xí)氣,言語中惟服膺徐渭、石濤、八大山人、李鱓、孟麗堂等野逸派畫家。白石初到京師,遭受畫壇保守派冷遇及排擠,此亦可視爲(wèi)他對(duì)自身處境之回應(yīng),既不欲“與時(shí)手雷同”,又忌模仿前人,彰顯“掃除凡格,自稱家法”之決心。對(duì)照波士頓美術(shù)館之《花果四屏》,二者不論從尺幅,還是題材、款識(shí)內(nèi)容,皆具高度一致性。另參考同期作品,本組四屏,可推約創(chuàng)作于1920年。有一說二者本為一套八屏,后分散為二,本組入藏竹平安館,后者則歸于畫家方君璧。1980年,居住于波士頓的方氏為紀(jì)念先夫曾仲鳴,將之捐獻(xiàn)予當(dāng)?shù)孛佬g(shù)館。
畫上具“仲珊先生”上款,即直系軍閥、后任大總統(tǒng)的曹錕。白石曾到保定任曹家西席,或因時(shí)為曹錕幕僚之好友夏壽田引薦。

0024 齊白石 菩提羅漢 鏡框 136 x 45厘米
估價(jià):HKD 3,500,000-5,000,000 成交價(jià):30,625,000 HKD
來源︰熊式一(1902-1991)收藏;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拍賣,1980年5月28日,編號(hào)17
著錄︰《名家翰墨》第十四期,齊白石特集(翰墨軒,1991年3月,頁117

0006 元 青花魚藻紋大罐 直徑35.3厘米
估價(jià):HKD 20,000,000-25,000,000 落槌價(jià):3250萬港幣 成交價(jià):3970萬港幣
來源:歐洲私人收藏;倫敦佳士得2006年7月11日,編號(hào)111及封底;埃斯卡納齊,倫敦,2006年
著錄:蘇玫瑰,〈A Magnificent and Rare 14th Century Fish Jar〉,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倫敦佳士得,2006年,頁108-11;霍吉淑,〈元代青花瓷:大英博物館與大維德基金會(huì)藏品〉,李仲謀等,《幽藍(lán)神采:2012上海元青花國際學(xué)術(shù)研討會(huì)論文集》,上海,2015年,卷1,頁389,圖23;康蕊君,《Early Chinese Blue-and-White Porcelain. The Mingzhitang Collection of Sir Joseph Hotung》,香港,2022年,編號(hào)8
展覽:大英博物館,倫敦,借展,2012年

0002 佚名 瓜草圖 冊(cè)頁一開 鏡框
估價(jià):HKD 300,000-500,000 成交價(jià):516.6萬港幣
鑒藏印:(項(xiàng)元汴)檇李、墨林秘玩(半印)、神游心賞、項(xiàng)子京家珍藏、天籟閣、項(xiàng)元汴印(半印) (沈周) 沈周寶玩(半印) (吳廷) 吳廷 (乾隆帝)三希堂(半印)、幾暇鑒賞之璽(半印) (鈐于裱褙)毅盦、張學(xué)良印、馮海若鑒藏珍
來源:張學(xué)良舊藏;紐約蘇富比,中國書畫,1987年6月2日,拍品編號(hào)3;埃斯卡納齊,倫敦,2009年
著錄:《Seven Classical Chinese Paintings》,埃斯卡納齊,倫敦,2009年

0021 元 剔紅穿花雙鳥紋盤 直徑26.3厘米
估價(jià):HKD 1,500,000-2,500,000 成交價(jià):227.2萬港幣
來源:香港佳士得2001年4月30日,編號(hào)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