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香港2016春拍將推出中國現代藝術佳作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2016年4月3日至5日,保利香港2016春拍在香港君悅酒店舉行。本季拍賣中國及亞洲現當代藝術板塊將推出一系列佳作,以藝術家的創作脈絡與關鍵進程展現華人藝術家于傳統文化與抽象和具象繪畫間的不同思考。其中的亮點拍品包括吳冠中《十渡拒馬河》、趙無極《百合花》、吳大羽《采韻54》等。
精選拍品:

吳冠中 《十渡拒馬河》 1981年 水墨設色紙本,83x137cm
吳冠中在他長期探索與實踐中,一直試圖將形式構成的理念引入他的繪畫創作,他充分運用點、線、面的造型語言和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裝飾色彩,因而開拓了中國現代藝術的嶄新境界。《十渡拒馬河》的獨特筆墨風格來自彩墨色點及排筆皴擦的色面,藝術家采用各式線條與筆觸描繪出北方嶙峋陡峭的山壁和崇山峻嶺的壯闊氣勢,完整地呈現了雄渾豪邁的北方風光。畫面左下方描繪了羊群與牧羊人,因而在自然景致的呈現外,增添了豐富的敘事性與情節張力。《十渡拒馬河》因而交錯了多重的意象與象征意義:山水的靜態與牧羊人與羊群創造出行進間的動態情節,巍然聳立的山峰與渺小人物之間的對比,隱含著中國人剛健篤實的生命精神,牽動觀眾多種的感受和美感體驗,作品因而成為吳冠中「風箏不斷線」藝術理念最完滿的示例之一。

趙無極 《百合花》 約1950年代早期 油彩畫布,80x59cm
趙無極鮮少單獨描繪瓶花靜物,《百合花》卻只以單純的百合花為題,透露出強烈的寄托與象征意義。趙無極以此兼具中西歷史文化傳統的花卉為主題,雖使用西方油彩為媒介,卻采取東方式的物體輪廓勾勒,去除寫實外觀中瑣碎的枝微末節,簡化為點、線、面與幾何形狀的組構,線條成為主導畫面的重要元素,以垂直的方向性舒展枝葉與花朵,在線條的曲折行進間形塑了視覺的流動感。
明代文人袁宏道《戲題黃道元瓶花齋》詩:“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花枝雖淺淡,幸可托貧家”,《百合花》采用單純的靜物組構,在以主題的豐富性反映東西方不同美學象征元素的同時,回歸最為基本的中國文人傳統,瓶花作為自然與生命的縮影,具體而微的代表了中國的宇宙觀與哲學思想。趙無極在《百合花》呈現極為特殊的主題,不僅在各個面向預示了他往后對于中西美學的融合,更體現了他對于中國傳統文人意識的承續與創新。

趙無極 《抽象山水27.08.91》 1991年 油彩畫布,161x99.5cm

趙無極 《25.5.2001》 2001年 油彩畫布,146x114cm
自1980年代晚期開始,趙無極的創作進入嶄新的階段與進程,不論構圖、形式元素或色彩的運用,皆反映了他在創作理念與技法上將近五十年的積累,《抽象山水27.08.91》與十年后的《25.5.2001》即代表了他此時的重要變革,線條不再是畫面的首要重心,過去的對比與沖突進一步深化為完整的空間陳述。
《抽象山水27.08.91》將大片的淺色系置于畫面中央,深藍、橘色、淺紫與咖啡色的色面與線條僅于上下邊緣占據極小的比例,此處構圖的革新不僅是抽象表現主義去中心化的延續,更可視為趙無極自1970年初期重拾水墨以來,對于老子《道德經》中所說:「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進一步的印證與體悟,藝術家直探宇宙和生命的起源,乍見的虛空卻足夠淵深,畫面因而跳脫了現世自然或山水的描述,達到一種全新的高度,真正實現了他所追求的“更加大膽與自由”。《25.5.2001》以明亮的白色、黃色與灰色為底色,畫面兩旁則以斷續的筆觸相互銜接,略微彎曲的線條形成垂直與水平方向的升騰,趙無極特意運用濃淡枯濕的變化造成了線條本質的徹底改變。在1970年代以前,線條持續作為藝術家的構圖重心,但在《25.5.2001》中,線條的若即若離已然與背景形塑出整體的空間性,其多變的方向暗示空間中的隱約動態,深化了視覺感受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