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網(wǎng) > 藝術資訊 > 收藏 > 老湯不老一鍋新
老湯不老一鍋新
來源:中國書畫網(wǎng) 作者:網(wǎng)絡

丁立人《游園驚夢》

謝春彥《世上許多杜麗娘》
一小友,于莫斯科紅場劇院共觀俄羅斯芭蕾,觀畢,足尖美眉謝幕之際,忽語我曰:明朝做了兩件事,一是把江山白送給滿清,再就是留給了我們一出牡丹亭,鑄造出一個多情不死的杜麗娘……
我語塞良久,想想也不無道理。
今年以來,湯顯祖的名字成了一個熱詞,他的大作四夢之一的《牡丹亭》,更成國中南北舞臺上的大熱門,幾乎家喻戶曉。上世紀中,一出《十五貫》救活了瀕近消亡的昆曲,而現(xiàn)今湯顯祖的《牡丹亭》特是復興和振興了偉大的中國昆曲,使其走向當代走向青年,在更廣闊的層面上普及于世,且為世界戲劇舞臺所關注震動,尤其今年他和莎士比亞共屆逝世四百周年紀念,便晉升為世界文化藝術的熱點。
明季是中國戲劇走向更加輝煌的時期,湯顯祖以其臨川四夢的巨作,當然為班頭師首,可是我們在《明史》中所見湯顯祖的記載不特簡略,對此卻只字未提,消息渺然,由中所詳錄的只是他的強烈批評當朝貪黷腐敗的《論輔臣科臣疏》,其也可怪。湯顯祖于明嘉靖廿九年出生于江西撫州府臨川縣城東文昌里,少即天資聰穎,才華洋溢,21歲就中了舉人,是一位耀眼的政壇新秀。他光明磊落,恃才傲物,拒絕首相張居正的籠絡,致科場蹉跎,到34歲才考取了進士。進入官場后,他仍然我行我素,遠離權力中心,寄情山水詩賦。他的《紫釵記》就是38歲時在南京任上作成,《紫簫記》則作于30歲前的臨川。另外的三夢《牡丹亭·還魂記》、《南柯記》、《邯鄲記》皆于49歲至52歲間完成,奠定了他在中國戲劇和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
我們終于有了四夢之冠的《牡丹亭》,有了一個情深永恒的杜麗娘,她是我們的夢,我們的美麗,我們的愛之女神,足以與安娜·卡列尼娜、朱麗葉一齊并列世界。她仿佛只能存在于湯顯祖自稱“駘蕩淫夷”的筆下,只能活現(xiàn)于昆曲水磨腔柔曼歌妙舞之中,可望而不可即者也?,F(xiàn)今,為了紀念其作者湯顯祖先生,我們中國戲曲人物畫研究會的同人們卻要將這個夢畫將出來,此又是難乎其難的事了。
舞臺是活動的詩章,丹青卻是靜止的筆墨,相異甚甚,況且如夢一般的杜麗娘,仿佛只能存在于吾人的夢幻之中,筆墨水暈之章,于之又何其遙遠耶!
湯顯祖不獨善詩文,善以獨異的心靈之詩作成舞臺之四夢,對于丹青一道他也別有高見。他曾說:“予謂文章之妙,不在步趨形似之間,自然靈氣,恍惚而來,不思而至。怪怪奇奇,莫可名狀。非物尋常得以合之。蘇子瞻畫枯株竹石,絕異古今畫格,乃愈奇妙。若以畫格程之,幾不入格。米家山水人物,不多用意。略施數(shù)筆,形象宛然。正使有意為之,亦復不佳。故夫筆墨小技,可以入神而證圣。……夫使筆墨不靈,圣賢減色,皆浮沉習氣為之魔。士有志于千秋,寧為狂狷,毋為鄉(xiāng)愿。”足見他是十分在意藝術創(chuàng)作的感情和直覺的。這無疑為我們繪制牡丹亭和杜麗娘點明了一條思路。
湯顯祖在牡丹亭第一出《標目》中就高唱一曲蝶戀花:
此處拋人閑處住,百計思量,沒個為歡處。白日消磨腸斷句,世間只有情難訴。玉茗堂前朝復暮,紅燭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負,牡丹亭上三生路。
這似可理解為欣賞整個“還魂記”的重要線索,難訴的是情,三生路上是夢,如果扣得準此情此夢,我們定能在筆下活畫出美麗癡情如夢如幻的杜麗娘,以及由她和柳夢梅而生出的種種感人之境了。柳杜一雙,以我之見主宗還在杜麗娘身上,她是青春和生命的極致,若無杜,則無柳也。我看了多番牡丹亭,最令人難忘的是今夏偕陳九諸兄在青浦課植舊園中,豪雨如注,張軍團隊的表演,風聲雨聲,絲竹合之,張軍身傍夢中的杜麗娘真正讓人陶醉矣。夢耶?真耶?幾不可辨。我沒有能力畫出那個情鐘一身的杜麗娘,只在拙畫中寫下我的感想:
曲中獨個柳夢梅,世上許多杜麗娘。
四夢臨川哭不盡,一鍋都怪這老湯!
四百多年來,舞臺上的杜麗娘不知傾倒多少臺下的男女觀者,生活是真實的,然而現(xiàn)實生活又往往無奈。湯顯祖感嘆“壯心若流水,幽意似秋日”,他一生活了六十七歲,宦途險惡,而四夢之作才是他畢生的大成就大貢獻,才是他追求的“別有煙霞質(zhì)”。一言以蔽之,“情”也。這是一鍋濃郁得化不開的至情之水,動人心魄,永在而長新,也值得我們用畫筆去長久表現(xiàn)和追求。
中國戲曲人物畫研究會的朋友們,以牡丹亭為題,各各濡墨施彩捉筆揮灑,就算是敬獻在臨川湯顯祖先生靈前的一瓣心香吧。
來源:東方早報 作者:謝春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