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0日,香港佳士得“現代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將拍賣著名留法畫家常玉晚年創作的館藏級別經典巨作、也是尺幅最大的紅底白菊之《青花盆中盛開的菊花》。目前已知常玉傳世四幅超過一米高并以紅底菊花為題的畫作,其中兩幅已被臺北歷史博物館永久收藏,本次上拍的是僅有兩件私人收藏之一。

《青花盆中盛開的菊花》 估價6000萬-8000萬港元
2019年11月,常玉的《五裸女》在香港佳士得創下其個人拍賣最高紀錄——2.66億港元落槌,加上傭金竟高達3.039億港元。之所以有如此驚人的表現,有幾個原因:首先,常玉裸女系列油畫共有56張,其中僅有七幅為站姿。而該畫作是常玉尺幅最大、人數最多的裸女作品。其次,史學家陳炎鋒在《華裔美術選集——常玉》中說:“二次大戰后的裸女畫數量稀少,海內外總共不超過十余張。《五裸女》為1955年左右的巨作,深紅與亮黃的背景強烈地襯出潔白的人體,擺著各種姿態的‘女主角’,既無三十年代的夸張比例,也不具有寫實風格,黑色生澀的線條充分勾出晚期特有的古拙韻味。”再者,流傳有緒,收藏記錄清晰,曾被各國著名藏家入藏,亦是自2005年于佳士得上拍15年后,再度亮相拍場,意義非凡。

《五裸女》,3.039億港元成交 2019年香港佳士得
而2019年秋季香港的現當代藝術市場,可謂“常玉爭奪戰”,當年10月5日在香港蘇富比上拍的常玉作品《曲腿裸女》,1.8億港元成交;11月23日晚,《五裸女》在香港佳士得,3.039億港元成交,超越吳冠中《周莊》(2.36億港元),成為目前僅次于趙無極作品《1985年6月至10月》(5.1億港元)的亞洲油畫第二高價。
神秘留法畫家
常玉是第一批赴法留學的中國現代藝術家之一。其出生于四川的富裕家庭,幼年起便拜名師學習書法,對藝術情有獨鐘。1921年到達巴黎后,他就讀于巴黎大茅舍藝術學院。在這所大學里,常玉初次接觸到人體速寫及繪畫,這一藝術傳統在西方已是百年傳統,如文藝復興時期大師提香就是人體藝術大師。常玉在蒙帕納斯的咖啡館結識來自五湖四海各種風格的藝術家——他在蒙帕納斯租下一間小公寓,在當地的咖啡館與同行們坐而論道,常一邊看《紅樓夢》或拉著小提琴,一邊繪畫。頗為我行我素,追求精神自由。之后不久便成為了當地波希米亞社交圈里的常客。蒙帕納斯區是當時法國的文藝中心之一,常玉在那里接觸到大師莫伊茲·吉斯林和阿爾博托·賈克梅蒂等。
常玉一生經歷大起大落,而家中變故之后,常玉依然自命清高。但藝術作品銷售極大的不確定性,導致其生活上種種困難。與同時代的中國藝術家徐悲鴻和林風眠不同,常玉自留法后一直在法國定居,并未再回到中國生活,直至1966年去世,也都未能獲得中國畫壇應有的認可。對于中國人乃至亞洲人來說,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常玉都顯得非常神秘而無人知其才華。
花卉題材顯中國精神
2019年秋季,中國嘉德和北京保利先后推出常玉的花卉題材拍品。2019年11月16日晚,中國嘉德“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夜場”上拍的常玉粉紅時期代表作《白瓶粉紅菊》以3500萬元起拍后,最終落槌價4800萬元,加上傭金,成交價高達5520萬元。

《白瓶粉紅菊》,5520萬元成交于2019年中國嘉德
常玉一生創作花卉主題,時間橫跨近四十年,正如“秋菊詩人賞,文人對酒杯”,常玉尤以菊為其最鐘愛題材。這幅《白瓶粉紅菊》不僅在尺幅上為其早期最大的作品,畫面的菊花開放之盛,更是展現生命之盛開與成熟之美。
常玉的這幅《白瓶粉紅菊》曾為巴黎著名的窄門書店店主伊凡·維納夫人及其家族珍藏七十年之久,這家位于巴黎市中心的文化書店,以經營專業的藝術刊物及藝術評論為主,安德烈·紀德、莫里斯·薩克斯,以及侯謝等都是其常客。
藝術投資的黑馬
首先,主場在中國。常玉去世之前的1964年,他曾應邀前往我國臺灣地區舉辦個展,最后因護照問題作罷,寄去的42幅畫作最后永久留在了臺灣。而自上世紀80年代起,臺灣一些畫商因為常玉的遺作而暴富,一些臺商還專門到法國巴黎,打聽和收購其散落的畫作,并以此拉開了常玉收藏與投資的熱潮。自那以后,中國大陸、香港與臺灣地區的市場約占常玉總成交額的94%,占總成交量的75%。成交價超過五千萬元人民幣的常玉拍品基本是在中國成交的。
其次,中西合璧。常玉的藝術,從其表現形式來看,非常具有“法蘭西風情”,但其內在的精神氣質卻是東方式的清高、內斂和安靜,這和常玉從小接受良好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分不開。這種中西合璧的藝術風格,在今天的藝術收藏市場,特別受港臺地區藏家的青睞。
在市場上流通的常玉油畫作品較少。目前國內市場上主要流通的作品大多來自于常玉重要藏家之一的尚·克勞德·希耶戴,而如今常玉幾乎所有作品都在華人藏家手里。
常玉油畫尤其罕有,據衣淑凡先后編撰的兩冊《常玉油畫全集》統計:目前常玉油畫作品的數量應在300件左右,其中200余件藏于私人藏家手中。而至今在亞洲拍賣市場中流通過的常玉作品為134件;水彩創作亦不超過300幅,素描、速寫數量最多,約在2000件左右。
因此,其作品在拍場中成交率很高——共有1312筆拍賣記錄,成交1118筆,平均成交率85.21%。93%的拍品為油畫、水彩與素描。成交量貢獻最大的是水彩與素描作品,以693件占總數的75%;成交額貢獻最大的為油畫,以3,077,888,783元人民幣,占總成交額95%。
價位屢創新高。1999年到2011年,是常玉藝術收藏拍賣的起步期,在此期間上拍的71幅常玉油畫作品,有24幅超過千萬元,其個人藝術指數也在十年間上漲了近20倍。2011年,常玉作品《五裸女》以1.07億元的價格成交,刷新了當時華人油畫拍賣的價格紀錄。同年,其油畫作品《幽藍明菊》在保利以3450萬元成交,創造了其作品在中國大陸地區拍賣價格的新高。

《幽藍明菊》,3450萬元成交于2011年北京保利
重復上拍率高,市場流動性強:平均年化收益率達56.02%。在過千萬元的作品中,超過3成有重復成交記錄,單幅作品最高重復拍賣次數達5次,7件作品有2次轉手記錄。其中,年化收益率最高的作品為常玉創作于1956年的《藍色背景的盆花》,短短15年時間溢價50倍。其他作品也均呈上漲趨勢,投資回報率可觀。
藝術文獻逐步完備:常玉離世的53年里,其出版物共28冊;生前生后有記錄的展覽不下50場,其中22場為個展。2014年、2017年出版的《常玉素描與水彩全集》和《常玉版畫全集》,為藝術收藏市場提供了相對明確的指引。
(圖片來源于收藏快報及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