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玉籽料價格扶搖直上
來源:雅昌藝術網 作者:佚名

“3年前,外地投資者開始從全國各地蜂擁而至,紫金玉的籽料資源不僅被搶購一空,價格也扶搖直上。”8月8日,在河源市紫金縣郊區的一處大型私人石館里,廣東省觀賞石協會副會長甘志強對記者透露,最近,普通山料也被一些長期在當地守株待兔的玉石經銷商抬高到了每公斤2000元以上。
對此,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始玩石的張茂青也不由感慨,這些年下游的玉石加工企業不斷加緊對原材料產業的滲透,紫金玉原石的價格在近5年已經翻了逾10倍,導致許多財力不足的老藏家都被擋在了以前那些熟悉的石農家門外。
對于大多數玉石玩家來說,紫金玉或許還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在《國家珠寶玉石名錄》里邊,并不存在這一玉種的分類。實際上,它只是一些專業玩家對極品紫金蠟石 (亦稱作臘石)的一種稱呼。在蠟石這個大家庭里,紫金玉的歷史淵源其實比黃龍玉、臺山玉等其它石種要久遠得多,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其在當代玉石市場上的知名度卻遠遠不及后者。
淵源
500年前鼻煙壺貢禮的原材料
在紫金一些本地玩家的認知里邊,紫金玉只是專指產于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行政區域內的硅質類玉石。而在文化學者的眼里,這一石種作為高檔工藝品原材料進入皇家貴族的視野,已經有逾500多年的歷史。
紫金古稱永安,因此,紫金玉在古代稱作“永安玉”和“永安蠟石”。據紫金縣觀賞石協會介紹,紫金不僅蠟石資源豐富,而且開采的歷史非常悠久。清朝康熙、雍正年間,紫金蠟石的美名便已經被許多外邊的達官貴人所認識。清代鄧淳在《嶺南叢述》中就有記載:“九月十二,廣東提督張溥單獨進貢永安蠟石。”
早在清代初期,便有不少官員以永安蠟石為原材料,制作成十多種不同的貢品獻給朝廷作為貢禮。其中,以鼻煙壺最為出名。鼻煙壺原為一種裝煙的容器,隨著融入的文化成分越來越多,在清代逐步發展成為一種傳統的袖珍工藝品。用紫金玉制作的鼻煙壺色澤光亮、溫潤細膩,深得達官貴人和文人墨客的喜歡,所以很快便打響了名堂。在紫金黃塘鎮,有個村莊就因為在清朝的時候盛產這種蠟石而被稱為“臘石圍”,民國后則改為現名臘石村。而根據《廣東新語》卷五《石語》、《蠟石》篇 中記載,紫金還是與從化、清遠和恩平齊名的古代四大蠟石產地之一。記者調查發現,紫金有十多個鎮區,都高品質的蠟石出產。
一起到紫金調研的廣東省觀賞石協會秘書長張建南告訴記者,蠟石質感源于石英,由于身上還含有其它品種繁多的礦物成分,因而顏色各有不同。中國幅員廣闊,含有類似成分的石頭其實非常多。因此,蠟石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家庭。在嶺南,比較有名的蠟石便有廣西的賀州蠟,廣東的臺山蠟、潮州蠟和紫金蠟。而在全國,由于資本介入 更多地被玉石行業廣泛認識的還有云南的黃龍玉。紫金給他最大的印象是,當地出產的蠟石品質、顏色和造型豐富,幾乎可以囊括國內現有的所有蠟石品種。
永安蠟石的文化歷史雖然淵遠流長,但是,其作為一種可供商業開發的產業資源被業界所認識,僅僅是在3年前。
2012年9月26日,廣東省第一屆觀賞石博覽會在紫金開幕。此前,來自五湖四海、準備參加這次盛會的觀賞石理論家、鑒評家和經銷商都搞不清楚,主辦方廣東省觀賞石協會為什么把一個全省乃至全國性的博覽會放在紫金這個粵北偏遠山區來舉行。直到開幕式當天,形質卓絕、溫潤動人的紫金蠟石在所有專家的面前華麗登場,不 管是品質、顏色,還是造型,都完全不輸于潮州玉、臺山玉和黃龍玉等一眾業內公認的頂級蠟石品種。尤其是一批質地和品相都達到玉石等級的紫金蠟,讓包括中國觀賞石協會會長壽嘉華在內的一批“見多識廣”的老石友都直言一見難忘。
行業
外地投資者搶灘上游市場
紫金蠟石在廣東首屆石博會的一舉成名,大大地改變了當地的市場生態。
廣東省觀賞石協會副會長、紫金玉的大收藏家張遠豐在南方日報記者面前回憶道,感覺一夜之間,紫金便來了很多省外的經銷商,他們直接找到上游市場非常活躍的石農,開出比本地買家更貴的價錢來收購他們手里的石頭。
“看著外地的買家都來哄搶我們的優質資源,一些本地大藏家也坐不住了,統統放下手中的工作,一起加入到搶奪的隊伍中。”張遠豐坦言,最瘋狂的那幾個月,遠在河 源市區的他,只要一聽到有新發現的精品,就算是凌晨兩三點鐘,也會二話不說地驅車一個小時趕回紫金搶貨。“由于競爭對手太多,那時跟石農之間的交易,根本 就沒有討價還價這回事了,只要是好石頭,石農說多少錢就給多少錢。”
上世紀90年代已經開始玩石頭的張茂青,看到石友們搶貨的瘋 勁,開始還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后來,他發現籽料在短短數年就被這些外來者一掃而空,而一些以前他們根本看不起的山料的價格,也逐步被抬高到了每公斤 2000元以上,他才開始意識到,紫金蠟石已經從買方市場變成了賣方市場,價格也不再由他們這些老玩家說了算。
記者調查發現, 在紫金當地收藏蠟石規模最大的一些藏家,很多都是這個行業的“后起之秀”。甘志強是公認收藏紫金蠟石最多的本地玩家,目前坐擁精品紫金蠟石數千方。張建南 笑稱,只需要拿出一部分藏品,便可以建一個氣派的私人博物館。在甘志強的私人收藏館里邊,各種奇形怪狀、石質溫潤、顏色艷麗的紫金蠟石“亮瞎”了記者的眼 睛。“這里邊,隨便拿一塊出來,都可以賣個幾萬元,甚至上十萬元。”甘志強一臉得意地指著一塊半個頭盔大小的籽料對記者說,這塊水紋精美、玉質透潤的石 頭,有同行開價30萬元,他都不舍得割愛。
事實上,甘志強迷上玩石的時間并不久。他自己掐指一算,也不過六七個年頭。2008年 前,作為當地一位事業有成的建筑商人,他看著身邊一些好友沉迷于玩石,不但不羨慕,還有點討厭。特別是看到他們花幾千錢搬回一塊小石頭,總覺得有些不可理 喻。甘志強坦言,直到后來,他發現很多財富比自己多、見識比自己廣的朋友,也都開始認同和接受這種文化,特別是看到那么多石農和中間商都迅速靠買賣石頭發 家致富,他才開始轉變自己的思想,“并以更高的規格切入到了藏石這個領域。”
與很多自己親力親為去撿石頭的藏友不同,甘志強一開始就決定以資本的方式來撬動這個行業的未來。他選擇以更高的價錢到二級市場去收購別人手里的東西,而不是直接切入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起步的資源開發領域。他認為,只有獲得最優質的資源,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問題
市場知名度不及其他硅質玉
一些紫金當地的大藏家認為,紫金玉的資源稟賦,與它在當前市場上的知名度其實還很不相稱。盡管現在價格已經不低,但是,要真正從廣東走向全國,與黃龍玉等品種競爭,還很需要在后面大力推一把。
和甘志強同一時間進入這個領域的張遠豐,也是當地數一數二的紫金玉大玩家。作為2012年那次博覽會的推動者之一,張遠豐坦言自己當時的心里其實曾經矛盾 過:如果一宣傳推廣,紫金蠟石的行情肯定扶搖直上,到時他們在上游購買原石的成本也隨之提高;但如果不推廣的話,形質優良的紫金蠟石很可能就永遠只是一個 區域性的石種,只被本地和周邊一些玩家所認識,這對于紫金臘石的長遠發展是不利的。
后來的發展印證了張遠豐的這一研判。石博會把這 些當地人引以為豪的美石帶出“深閨”后,馬上便遭遇了外地資本的熱炒。幾年前,本地的大藏家幾乎從來不玩原石之外的東西,但是,外邊的資本進來后,尤其是 伴隨著一大批知名雕刻大師過來紫金交流后,一些玉石級的紫金蠟石被制作成精美的擺件和首飾流通到外地市場,他們發現,一個新的產業鏈開始在本地形成了。就 算是一些品質很普通的蠟石,經過工藝師的雕琢,居然也能夠獲得收藏者的喜歡,從而獲得遠高于原石的市場價值。
“現在,當地越來越多 的大藏家開始意識到,只有延長產業鏈,才能做大這個產業。”張建南告訴記者,雖然在他們的潛意識里邊,仍認為原石是最具收藏價值的東西,但是,要想讓紫金 玉在大眾收藏者當中獲得更高的知名度,必須尋找更多的產業支撐。就像黃龍玉一樣,如果當初那些資源的開發者一直只是把這種云南的蠟石當成觀賞石來玩,黃龍 玉的產業規模和在全國的影響力肯定無法與現在相比。
不過,也有人擔心,以紫金玉現有的資源存量,是否足以支持一個產業。“現在上游市場上能夠找到的籽料越來越少,基本上出現一塊就會馬上被買家搶走。”甘志強坦言,最近雖然市場上開始出現山料,但數量也是非常有限。
在他看來,紫金玉要獲得更大的市場價值,必須靠品牌來拉動。“從玉質來看,紫金玉并不比黃龍玉、臺山玉和潮州玉差。有些方面,紫金玉的優勢可能還會更明顯一 點。譬如,紫金玉的原石不僅溫潤細膩,而且婀娜多姿,是玉質和造型結合得最好的一種蠟石,用紫金玉加工出來的雕件,從來未出現過像金絲玉和黃龍玉那樣起綿 的現象。”
甘志強告訴記者,雖然紫金玉有很多天然優勢,但知道的人太少。所以,作為原產地的大藏家,當務之急不僅要盡快建立具有行業影響力的紫金玉博物館,而且要對紫金蠟石現有資源進行全面的調查,編寫專業的石譜,來樹立公眾對紫金玉的認知。
小知識
國內其他知名玉石級蠟石
蠟石主要成分為石英,硬度與翡翠差不多,按色可分黃蠟、紅蠟、白蠟、黑蠟四大品類,既有黃中透紅、黃中透白、黃中透黑,也有一石多色的多彩蠟石。黃蠟石以黃 色為基本色調,從質的品位上,分凍蠟、晶蠟和粗蠟等若干等級,黃蠟石的最高品位是質凍色黃。黃中透紅或多色相透加上大自然變化而形成的形態差異確定它千差萬別的價值和品位差別。
目前國內知名度較高的玉石級蠟石還有以下幾種:
潮州玉
潮州玉 即極品潮州蠟石,又稱潮州黃蠟石,產于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潮安縣等地。該石質地潤澤細膩,硬度達6~7度,蠟質感強,有的凍透似玉;表面光潔,顯油脂、 樹脂、絲質、珍珠等光澤;石形奇特,凹凸怪異,邊、面圓而平滑,紋理柔和;石色純正,深淺各異,高雅明艷。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SiO2)結晶體,其晶體 相互聯結熔合鑲嵌,透明性強、質如凝脂,因內含其他礦物質的種類、比例不同而呈現多種顏色。
賀州玉
賀州黃蠟石又稱八步黃蠟石、八步蠟石、賀州玉,產于廣西賀州市東北部30公里的八步區里松鄉。廣西賀州玉種質珍貴稀少。其中,賀州里松蠟石中雞血蠟凍、五彩蠟凍、荔枝凍、桃蠟凍、綠蠟凍和紅黃相間的黃飄紅彩凍等品種唯賀州才有,產量稀少,因此彌足珍貴。
臺山玉
主要產于廣東省臺山市北陡鎮那琴地區,是由于億年前白堊紀的恐龍時代南中國海的地熱運動頻繁,導致巖漿和熔巖噴發,流向巖的裂隙,在流動中與巖物和表土交 融,經過礦化反應混合,吸收天地之靈氣,采日月之光輝,形成了今天的又一中華珍貴石種——臺山玉石。臺山玉石的組成主要是石英,并有少量的褐鐵礦,赤鐵 礦,有的還有少量的白云母,綠泥石。
黃龍玉
黃龍玉是2004年在云南龍陵被發現的一種新玉種,原稱云南黃蠟 石。主要成份是硅化安山巖或砂巖,內含鐵、石英,因其質地似玉石般的溫潤,石表顏色亦帶有黃色光澤而得名。其主色調為黃、紅兩色,兼有羊脂白、青白、黑、 灰、綠等色。有“黃如金、紅如血、白如冰、烏如墨”之稱。在當地人看來,它有著田黃般的顏色、翡翠的硬度,硬度好、透度高、色彩鮮艷豐富。2011年2 月,黃龍玉被國家正式收錄進入《國家珠寶玉石名錄》,成為與翡翠、和田玉同等位置的天然玉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