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頂尖學者論壇預告:國際視野下的敦煌學
來源:普林斯頓讀書會 作者:編輯:中國書畫網編輯部
12月6日20:30,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將與北京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院合辦“觀象敦煌”系列論壇第二場,聚焦主題“國際視野下的敦煌學——作為史料的敦煌與作為空間的敦煌”。本場講座中,芝加哥大學藝術史系副教授林偉正將探討敦煌石窟的內部空間構造及其學術價值。俄羅斯冬宮博物館東方部高級研究員Maria L. Menshikova將介紹俄羅斯所藏敦煌史料及其研究價值。

與談學者
Wei-Cheng Lin(林偉正)
芝加哥大學藝術史系副教授,中國中世紀佛教藝術與建筑史專家,獲得過Carter Manny Award 和 Millard Meiss Publication Award 等重要學術獎項。
Maria L. Menshikova
俄羅斯冬宮博物館東方部高級研究員,負責館藏中國實用藝術、珠寶和敦煌藝術品的文物保護工作;俄羅斯文化部遠東與宗教領域實用藝術專家。
主持人:劉晨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和日本藝術史,尤其是中國敘事性繪畫、肖像畫及圖文關系等。

北京時間:12月6日 20:30
Zoom會議號:857 6853 1693
“觀象敦煌”系列論壇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和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聯合主辦,旨在邀請海內外頂尖學者對談,共同探討“羅氏檔案”在敦煌藝術、文化遺址和歷史研究中的運用,及其帶來的研究機會。
11月30日晚,第一場論壇“敦煌‘羅氏檔案’的整理與使用”已順利舉辦。主持編纂整理工作的普林斯頓大學唐氏東亞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Dora C. Y. Ching(經崇儀)介紹了這一項目的整體情況。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榮休教授 Roderick Whitfield(韋陀)探討了“羅氏檔案”中展現的美學特征。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員孫志軍則從攝影視角出發,探討了羅寄梅對洞窟空間的把握。讀者可通過B站收看本場論壇的直播回放。
在敦煌舊照中,建國前最系統和完整的敦煌石窟歷史影像記錄,來自民國時期著名攝影家羅寄梅,被稱為“羅氏檔案”。這批圖像攝于1940年代,覆蓋內容廣、清晰度高,共有3000多張照片,幾乎囊括了在當時能進入的所有洞窟。目前,“羅氏檔案”已由普林斯頓大學唐氏東亞藝術研究中心整理成9卷本的套系——Visualizing Dunhuang:The Lo Archive Photographs of the Mogao and Yulin Caves,并于2021年6月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

目前,“羅氏檔案”已由普林斯頓大學唐氏東亞藝術研究中心整理成9卷本的套系—— Visualizing Dunhuang:The Lo Archive Photographs of the Mogao and Yulin Caves,由8冊歷史照片和1冊使用“羅氏檔案”完成的論文集組成,并于2021年6月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同年9月在中國正式首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