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油畫藏品現狀與保護研討會3月25日召開 線上直播
來源:AMRC藝術市場研究中心 作者:編輯:中國書畫網編輯部
經過近一年的籌備工作,首屆中國油畫藏品現狀與保護研討會將于2022年3月25日舉辦。此次會議將圍繞“中國油畫藏品現狀與保護”主題展開交流與研討。因疫情防控原因,本次研討會將以線上會議形式舉辦,并提供線上直播。同期,“修復日記-一幅油畫的重生”展覽將在上海奉賢博物館展出。

近代尤其是中新國成立以來,中國的油畫藝術創作不斷發展,油畫藝術收藏持續繁榮。油畫已成為中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獨特而重要的文化、歷史和藝術價值。油畫藏品在我國博物館、美術館、藝術機構和私人收藏領域都已形成可觀規模。但是,專門討論我國油畫藏品總體情況、保存狀況以及保護修復技術等方面的學術交流活動卻并不多見。
本次研討會的舉辦,旨在全面深入了解中國油畫收藏現狀,提升中國油畫藏品的保護與利用。此次會議將圍繞“中國油畫藏品現狀與保護”主題,邀請國內國有和非國有收藏有油畫作品的博物館、美術館,及其他收藏機構和收藏家、藝術家,從事油畫保護和修復的專家等,就油畫收藏現狀與藏品的保護利用展開交流與研討。
同時,還將采用展會結合的方式,帶動各方學術交流,務實合作。研討會適逢“修復日記-一幅油畫的重生”展覽開幕,作為研討會的特別議程,奉賢博物館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心專家將在現場為參會代表進行線上導覽,以小見大,從一幅油畫的修復過程來展現油畫藏品的保護與利用。

研討會流程
研討會開幕式
3月25日 9:00-9:05
嘉賓致辭:張雪松 奉賢博物館館長
主持人:張雪松 奉賢博物館館長
李陽 奉賢博物館 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心副主任
地點:奉賢博物館 一樓多功能廳
第一模塊:藏品現狀 9:30-10:50
何琳(中國美術館):國有機構油畫收藏現狀概述
董瑞(中央美院AMRC藝術市場研究中心):民營美術館的油畫收藏
孫紅燕(安徽博物院):安徽博物院油畫保護現狀及科研修復人才培養的新探索
杜柏樺(廣東鶴山市博物館):淺析縣級博物館對油畫的收藏與保護
第二模塊:人才培養11:00-12:00
呂軍(吉林大學考古學院文博遺產系):中國博物館藏品管理的理論建設
丁方(中國人民大學文藝復興研究院):藝術品修復與一流學科建設
張曉彤(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文物修復的問題與文物修復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
直播導覽 13:00-14:00
李陽 王方 奉賢博物館:“修復日記-一幅油畫的重生”特展
第三模塊:科學保護 14:00-16:00
趙丹丹(中國國家博物館):綜合科技分析技術在油畫保護修復的應用探究
Antonio Cardoso XpectralTek(葡):智能多光譜成像系統在油畫保護中的應用
周華華(天津森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藏品庫房環境及其預防性保護措施探討
第四模塊:科技檢測 16:20-17:30
唐歡(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油畫微生物的病害檢測分析
武媛媛(鉑悅儀器(上海)有限公司):油畫中X熒光光譜分析
Marc Restellini, Institute Restellini(法):以莫迪利亞尼作品目錄為例,論科學檢測分析對藝術品鑒定的重要性
特別活動 17:30-18:00
張雪松(奉賢博物館館長):《藝術品檢測分析技術手冊》新書發布和推介
有油畫收藏的博物館、藝術機構、或從事油畫收藏與保護有關的從業人員,可報名登記,通過審核后視為正式參會,推送會議鏈接。線上會議人數限制300,每單位限報2人,報滿即止。
正式參會人員將受邀加入學術討論群,并將在會后獲得由會務組統一郵遞的會議資料,包括
1) 演講嘉賓PPT(網盤鏈接)
2) 研討會論文集
3)《藝術品檢測分析技術手冊》
4)《奉賢碑刻錄》
5)《修復日期——一幅油畫的重生》展覽資料
6) 會議紀念品
正式參會掃碼報名:
其他人員可預約觀看全程直播,無人數限制。掃碼觀看直播:
騰訊會議:https://meeting.tencent.com/l/1l0NKborNiNO
微信視頻號:助藝藝術品服務
抖音:藝術怎樣管-朵拉
小紅書:藝術怎樣管-朵拉

“修復日記——一幅油畫的重生”由奉賢博物館策劃出品,這次展覽的緣起與一幅20世紀50年代的伊朗油畫作品《法羅克·加法里肖像》有關。
這幅油畫的收藏家瑪麗亞姆·加法里(Maryam Ghaffari)女士生于伊朗德黑蘭,成長于法國巴黎。畫中人物正是她的父親——法羅克·加法里(Farrokh Ghaffari)。法羅克·加法里是伊朗著名的新浪潮導演,執導過伊朗最早的新現實主義電影之一——《城南》,1979年后定居巴黎,擔任Positif雜志影評人,直至 2006 年去世。而這件飽經滄桑的畫作也伴隨兩代主人在歐亞之間輾轉多地。

奉賢博物館文物修復中心于2021年承接了這件藏品的委托修復。修復團隊對藏品病害進行了細致的調查,針對其病害的特殊性制定了專門的修復路線,在現代文物修復理念指導下,以科學規范的方法對藏品進行了修復干預,有效治理了藏品的多方面病害,最終讓這件作品在物質遺存層面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全,并能夠以展品的姿態面對觀眾,讓大家領略這件藝術品的風采與價值。

紅外反射成像分析

XRF面掃描成像
為了更準確地診斷藏品病害,更全面地發掘作品歷史信息,修復團隊綜合運用了多種科技檢測分析手段。這些分析不僅為我們提供了這幅畫作材質工藝的詳實信息,也向我們揭示了一段已被歷史塵封70載的“故事”——據藏家回憶,油畫的創作者應為伊朗著名繪畫團體“咖啡館畫派”(coffee house painting school)的藝術家法托拉·庫拉爾·阿加西(Fathollah Qollar Aqhasi),但修復過程中一次光學成像卻向我們揭示了一個被顏料層掩蓋的簽名,這為該作品的作者認定帶來了新的線索,也為該作品的藝術史學研究打開了新的窗口。

鑒于此,在獲得藏家授權后,奉賢博物館策劃了“修復日記——一幅油畫的重生”展覽,以本次修復的工藝流程和工作中用到的科學技術為線索,結合藏家本人的講述與修復過程中的發現,圍繞藝術史學的研究展開,與觀眾共同見證這幅作品背后的傳奇故事。

館方希望這次展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向廣大觀眾揭開文物修復的神秘面紗,普及油畫收藏與養護的一些知識;也希望可以通過藝術史學研究,特別是藝術科技史的研究理論和方法,展示出二十世紀伊朗及中東地區的油畫藝術創作風格及特色,推動區域文化交流,展現“用文明的力量守護文明”的大國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