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璀璨·不同而和:上海中國畫院藏合作畫展
來源:上海中國畫院官網 作者:中國書畫網編輯部
合作,即多名書畫家共同創作一幅書畫作品的現象是中國書畫史上的重要創作形式之一。合作書畫雖是多人合作,卻有渾然天成之妙,又不失各人藝術特點。合作的緣由除了應制等需要,文人墨客雅集時也常以合作為樂,合作書畫作品也因此往往成為書畫家們情誼與藝壇雅事的見證。
合作起于何時已不可考,然宋元開始,隨著文人雅集之風的盛行,合作書畫也逐漸增多。明中期以后,此風更甚。到了近現代,合作書畫仍然是文人雅集切磋的常見游戲。
近日,上海程十發美術館正式對外展出“星光璀璨·不同而和——上海中國畫院藏合作畫展”是以呈現近現代一批名家如潘天壽、吳湖帆、劉海粟、謝稚柳等的合作作品為主的展覽,共展出作品共計40多件(組)80余幅,展現了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于各個時期、結合不同的題材和繪畫語言而繪制的具有時代特征的繪畫作品。展覽將持續至12月6日。

展覽時間:
2020年8月8日—2020年12月6日(周一館休,逢節假日正常開放)
展覽地點:
程十發美術館 第二展廳(虹橋路1398號)
1956年最高國務會議通過了周恩來總理提出的北京和上海兩地各成立一家“中國畫院”的建議,組成了“上海中國畫院籌備委員會”。1956年8月1日,為紀念上海中國畫院籌備委員會成立,畫家賴少其、潘天壽、吳湖帆、劉海粟、謝稚柳、程十發等十位國畫家共同合作完成了《開天辟地——開宗明義第一章》山水卷。

1960年上海中國畫院正式成立后,吸收了活躍在上海的著名書畫篆刻藝術家入編。從此,他們的藝術創作緊緊圍繞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而展開,獲得了不同以往的新面貌。
正如賴少其后來回憶說,當時所要成立的中國畫院在性質上完全不同,“我們成立中國畫院的目的是為人民服務。因此,我們雖借用畫師、畫士兩種職稱,但名同實不同;我們所謂畫師、畫士是賦予新時代的含義的。”當時除了畫院籌委會成員傅抱石、潘天壽、唐云、王個簃、謝稚柳、劉海粟、伍蠡甫、吳湖帆、賀天健、陳秋草、白蕉、汪東、沈尹默等人外,畫院最開始暫定的是53位籌備畫師,最終的69位畫家中,除了56個正式畫師外,還有13個名譽畫師,其中女畫師就有9個,如李秋君、陳佩秋、龐左玉、陳小翠、陸小曼,吳青霞、周煉霞等。
畫家們的合作畫是上海中國畫院藝術創作中的重要方式之一。此次展覽展現了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于各個時期、結合不同的題材和繪畫語言而繪制的具有時代特征的繪畫作品。
合作畫作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集體創作的物質呈現,每一位風格獨特、性格鮮明的畫家都能在合作畫的集體繪畫實踐中以“不同”的筆墨“合力”而成一件令人贊嘆的作品。
本次展覽不僅豐富了大眾對于這些國畫大師的印象,拓寬了人們對于海派美術、新中國美術的認知,畫中呈現出的這種彼此關照、通力協作的“不同而和”的藝術合作精神在今天仍舊有其積極的意義,為當下的主題美術創作提供了啟發與借鑒。

集體創作《東風喜報牡丹開》 1958年 歡迎朝鮮代表團訪滬
在上海程十發美術館呈現的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合作畫的舊照片中,可以看到當時上海中國畫院畫師王個簃、程十發、鄭慕康、朱梅邨、謝之光、唐云在一張大畫案前合作作畫的瞬間,每位畫家神情各異,王個簃指點紙面,程十發手拿調色盤,唐云專心揮毫,謝之光手捏毛筆,準備添加內容。

左起:王個簃、程十發、鄭慕康、朱梅邨、謝之光、唐云
老照片也記錄了當時的女畫師李秋君、侯碧漪、吳青霞、陳佩秋、龐左玉、周鍊霞等一起合作作畫的情景。

左起:李秋君(背坐者)、侯碧漪、吳青霞、陳佩秋、龐左玉、周鍊霞等一起合作作畫

左起:張炎夫、吳青霞、張聿光、程十發、鄧懷農
此次展覽中無論是山水、人物、花卉,筆墨縱橫,酣暢淋漓,見證著畫院畫師們各懷絕技,和而不同。在創作上,為反映當時社會各界的精神面貌和建設成就,畫師們深入工農兵中與群眾同吃同住,體驗民眾真實的生活。如,傅抱石50年代帶著畫家在全國畫真山、真水,提倡新國畫主義。在創作上很明顯的轉變是,這時期畫家們轉戰南北,多為陜北高原的風景。

應野平 汪觀清 《雪地冰天建設忙》 1960年
據程十發美術館提供的資料與相關報道介紹,展覽中一幅長3.48米的手卷《開天辟地》創作于1956年,由吳湖帆、潘天壽等11位畫家通力完成的。卷首書有的“開宗明義第一章”由賴少其題寫,點明此畫為“一九五六年八月一日上海中國畫院籌備委員會紀念”而作。
十八張一套的山水合作圖冊《江山如此多嬌》,是上海中國畫院山水組全體畫師以每人繪制一幅作品的體例組成的。包括珠穆朗瑪峰、杭州西湖、武漢東湖、桂林山水、黃山、泰山、井岡山等,從沒去過珠穆朗瑪峰的吳湖帆畫的插上紅旗的珠穆朗瑪峰,謝稚柳則畫了他喜愛的西湖,賀天健筆下則是鎮江的北固山。

吳湖帆《江山如此多嬌·紅旗插上珠穆朗瑪峰》

謝稚柳 《江山如此多嬌·春后西湖》

朱屺瞻 《江山如此多嬌·祖國山河無限好》

賀天健《江山如此多嬌·天下第一山之北固山》

唐云《江山如此多嬌·大江東去》
畫有十多種果蔬的《農業大豐收 國慶萬象新》中的合作畫家包括唐云、江寒汀、張大壯等。1958年朝鮮政府代表團訪滬,當時畫師們集體創作的《東風喜報牡丹開》也在展覽中亮相。

伍蠡甫、沈邁士《蕃瓜弄》,1965年
值得一記的是,1973年,林風眠落戶上海中國畫院后,也定期準時參加院里組織的政治學習,創作座談。同時,他和唐云等一起合作國畫作為贈送的禮物。他也會為了院里創作山水組畫《長江萬里展新圖》的任務而和國畫組的老少畫家一起體驗生活。
展覽也展示了應野平、朱梅邨、姜大中、郁文華、程十發等五人合作的彰顯新中國車間女工新貌的《線圈車間新貌》,唐云、陸儼少和張守成取意毛主席詩詞“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合作繪制了名為《青山著意化為橋》的新時期風景畫等。

唐云、陸儼少、張守成《青山著意化為橋》,1965年
1960年代上海中國畫院在京舉辦上海花鳥畫大展時極為轟動,當時的畫院匯聚了許多現代最優秀的花鳥畫家,有“半壁江山”之美譽。其后上海中國畫院開始組織編撰《花鳥畫譜》,參與的畫師為謝稚柳、唐云、張大壯、江寒汀等知名畫師,但均未留名。
與畫家作品突出個性特點相比,《花鳥畫譜》中的畫法,都是易學易懂、正宗正脈的技法,適宜于初學入門。此譜當年一出,曾經風靡一時,成為當時美術學院學生和書畫愛好者們爭相臨摹的范本。在這次合作畫展中,這些課徒稿也一并亮相。

《花鳥畫譜》局部,參與的畫師為謝稚柳、唐云、張大壯、江寒汀等畫師




《花鳥畫譜》局部
前一段時間上海中國畫院舉辦的謝之光、林風眠、關良三人展也曾展出一些合作畫,如以寫意與簡筆見長的關良與朱屺瞻的多幅合作作品,此次合作展又再次呈現了關良與朱屺瞻的一些合作作品如《醉打山門圖》。
此次展覽持續至12月6日。

展覽實行網絡實名制預約參觀。
參觀需知:
一、 開放時間為10:00—18:00(17:00停止入場);周一館休,逢節假日正常開放。
二、疫情防控期間,建議觀眾預約參觀,可提前1天通過上海中國畫院微信公眾號預約參觀,每個預約訂單只能預約 1人,暫不接受團體預約參觀。
預約方式:進入上海中國畫院微信公眾號,點擊“參觀預約”,根據提示進行預約,預約成功后生成的二維碼請妥善保存,并在入館時向工作人員出示二維碼掃描確認。
三、參觀當日,須出示本人實時“隨申碼”,顯示綠色方可入館,并配合館方相關檢查程序。
四、觀眾須全程佩戴口罩,排隊和觀展時請保持1.5米以上距離,避免聚集;入館前須接受體溫測量,如有體溫異常(≥37.3℃),或有咳嗽、氣促等異常現象的觀眾謝絕入館。
五、疫情防控期間,建議觀眾盡量控制好參觀時間,避免在場館內長時間逗留。
六、疫情防控期間,當遇到館內人員密度較大時,我館將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控制入館速度等措施,敬請諒解。
七、如有疑問請撥打咨詢電話:22506111(工作日9:30-1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