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經典薈萃 蔚為大觀
來源:中國美術館 作者:編輯:中國書畫網編輯部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度國家美術作品收藏和捐贈獎勵項目: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覽經典薈萃,蔚為大觀,呈現展品近300件,包括容庚捐贈的個人書畫、篆刻作品,容庚及其家屬捐贈的青銅器、歷代書畫、叢帖、金石拓片、手稿、信札、印章以及各類文獻資料等,涉及門類廣泛,涵蓋了容庚最為精華的收藏。

容庚(1894-1983),原名容肇庚,字希白,號頌齋,廣東東莞人,是著名古文字學家、收藏家。擅書畫篆刻,精于金石考古與書畫鑒藏。1922年,入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讀研究生,畢業后歷任燕京大學教授、《燕京學報》主編兼北平古物陳列所鑒定委員會委員、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嶺南學報》主編、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等。
容庚先生不僅是我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教育家、古物鑒定家,也是收藏家和書畫篆刻家。其一生專精學問,著作等身,收藏宏富,晚年將畢生收藏捐獻給國家。容庚辭世后,其子女后人遵循遺訓“學術乃天下之公器”,陸續將其生前未及捐贈的文物捐獻給國家。2019年,容庚子嗣向中國美術館捐贈了自刻、他人刻和收藏的177枚容庚藏印。2020年,家屬再次向中國美術館捐贈容庚書畫作品5件,攝影圖片文獻78件以及容庚《頌齋藏印》原鈐印譜一函四冊。
據各受捐機構不完全統計,容庚及其家屬先后捐贈青銅器200余件,歷代書畫1200余件套,古籍善本1萬余套冊,金石拓片、叢帖、名人信札千余件,以及大量的著作手稿、刻本、抄本。其捐贈之精、數量之多,世所罕見,為國家文化集藏與積淀,做出巨大貢獻。

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書記、部長胡和平,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葉小文,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閻晶明,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廣東省政協原副主席、廣東省政協理論研究會會長劉日知及文化和旅游部相關司局、直屬單位負責同志出席開幕式。
在開幕儀式上,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談到,容庚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學富五車的鴻儒,他是學者,是藝術家,是教育家,更是愛國者。容庚先生培養的學生也為中國文化、教育、藝術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容庚先生的收藏展現出他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對偉大民族歷史的熱愛,對先賢創造成果的熱愛。與一般的收藏家不同,容庚先生收藏的不僅是物質更是精神,這種精神融匯到了容庚先生的思想、學術以及創造當中,更融匯進了他對下一代的教育當中。這次的捐贈充分體現了容家的情懷,他們把家寶變成國寶,作為中國美術的最高殿堂,中國美術館有責任來弘揚文化,弘揚容庚先生這樣的文化人的愛國情懷和文化擔當。
廣東省政協原副主席、廣東省政協理論研究會會長劉日知說到,容庚先生是文化人的驕傲和楷模。上世紀50年代以來,容庚先生及其子女將藏品分批捐贈給國家,其中很多是國寶級藏品,為我國民族文化傳承、文化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本次展覽展示了容老捐贈的整體風貌,詮釋了嶺南文化人應有的文化自信和堅守,彰顯了容老以國家為重,以學術為重的治學精神和高尚風骨。
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講到,容庚先生是享譽國際的大學者,他的書法篆刻創作似乎被其在學術、收藏、教育等方面的盛名所掩,實際上他在書法創作,篆、隸、楷、形、草都曾下過大工夫,特別是金文,通過大量臨摹金文拓片,深獲三代金文書法的精髓,他的篆刻受業于鄧爾雅而風格自成。
著名美術評論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邵大箴說到,中國美術館舉辦“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非常有意義。“有容乃大”,"容"就是包容,包容體現在各個方面,尤其在藝術、學術方面,必須有包容精神,用包容精神鼓勵各家各派,鼓勵各種探索,才會出現大家,才會出現真正的人才。本次展覽彰顯出的容庚先生的精神和藝術成果,對今天的學者,對文化界、對廣大群眾都有非常深刻的教育意義。
容庚先生的后人容璞在答謝辭中向中國美術館表示感謝。她講到,從1956年開始,其父陸續把大量的通過節衣縮食購得的文物有計劃地、毫不吝嗇地一批批送給有關單位和部門,讓更多的人去研究、考證,做學術研究之用,大愛無疆,這種深藏在心中對祖國、對親人的無限的愛,今天回憶起來仍令人感到如此溫暖、浸入肺腑。




本次展覽通過四個篇章展現容庚的成就及貢獻。
第一篇章:“莞城文脈彰粵鄉”,主要展示容庚故鄉東莞籍名人以及廣東省歷史文化名人對其成長環境的影響。作品包括諸如廣州藝術博物院藏林良、居廉、康有為、梁啟超、關山月、黃君壁、黎雄才等人作品以及莞城美術館藏東莞藉容氏家族容鶴齡、容祖椿作品,中國美術館藏鄧氏家族鄧爾雅等人作品。
第二篇章:“藝心有寄氣自芳”,主要展示容庚個人在詩文書畫篆刻創作、文字學以及書畫理論研究、文物鑒藏等方面的成就。其中包括廣州藝術博物院藏容庚《臨沈十田苕溪碧浪圖卷》,廣東省博物館藏容庚臨董玄宰、馮青芳合作《古木竹石卷》,莞城美術館藏容庚《仿唐寅靜坐參禪》,東莞博物館藏容庚《篆書八言聯》,中國美術館藏容庚《橫眉俯首七言聯》等多幅書畫作品以及容庚篆刻作品。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代表容庚多方面學術成就的珍貴文稿如《文字學殘稿》《頌齋甲骨卜辭》《毛公鼎集聯》《蘭亭集刻帖考》《淳化秘閣法帖考》《頌齋書畫記》《論列朝詩歌與明詩綜》《飛白考》等也將與觀眾見面。此外,中國美術館藏容庚本人及由其拍攝的民國老照片,廣東省檔案館藏容庚檔案原件也是難得一見的珍貴史料。
第三篇章:“交契名賢稱時譽”,主要展示容庚與時賢們的書信交往,書畫篆刻往來。其中包括當時的學術精英,如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顧頡剛、羅復堪、馬衡、啟功等多人的作品。
第四篇章:“納藏悉盡報國邦”,主要展示容庚收藏的金石書畫,弘揚其大愛無私的家國情懷。其中包括廣州藝術博物院藏王鑒、上官周、翁同龢、王翚、王昱等名家繪畫以及黃道周、劉墉、王文治、何紹基、吳熙載、徐三庚、吳大澂、黃士陵、曾國藩、清道人、張之洞、鄭孝胥等名家書法作品。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虢季子白盤銘文拓片》《越王劍拓片》《毛公鼎全形拓初拓》等珍貴拓片,中國美術館藏古印璽以及陳鴻壽、黃牧甫等人印章也將精彩呈現。
為全面展現容庚一生收藏,多家文博機構特借出館藏品,其中包括中國國家博物館藏一級文物青銅器《欒書缶》、故宮博物院藏《蘭亭八十刻》、中山大學藏《金文編》手稿、廣州博物館藏一級文物青銅器《仲惠父簋》《刺鼎》、廣州藝術博物院藏一級文物南宋《云山圖》小品、林良《秋樹聚禽圖軸》、沈周《吳門十二景》冊頁、文征明《醉翁亭記書畫合卷》、董其昌行草《王維詩二首》卷、董其昌《江南山水圖軸》、惲南田《花卉冊頁》、邊壽民《雜畫冊選》,廣東省博物館藏《郭沫若致容庚信札》等。
主辦方希望通過此展,使容庚先生嚴謹務實的學風、為國為民的情懷得以傳承,容庚及其家屬無私奉獻的大愛精神得以弘揚,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本次展覽將展出至12月5日。
展 品 欣 賞

(明)林良《秋樹聚禽圖》絹本設色 152.5cm×77cm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清)居廉《仕女圖團扇》絹本設色 直徑24.5cm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近代 康有為《行書八言聯》紙本墨筆 148.3cm×39.4cm×2 年代不詳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馬衡、鄒壽祺、容庚、鄧爾雅《篆書四屏》紙本墨筆 127.3cm×31.3cm×4 1925年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容庚 金文編手稿四冊 紙本墨筆 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所藏

容庚“容庚所得金石” 壽山石 1.1cm×1.1cm×3.4cm 1930年 中國美術館藏

容庚《篆書八言聯》紙本墨筆 136.9cm×33.4cm 年代不詳 東莞市博物館藏

容庚《臨毛公鼎》紙本墨筆 117cm×49cm 1978年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容庚《仿唐寅靜坐參禪圖》紙本墨筆 104cm×50cm 年代不詳 莞城美術館藏

容庚《絳幘雞人露中立》紙本設色 63cm×32cm 1948年 中國美術館藏

容庚《墨筆山水軸》紙本墨筆 101cm×31.8cm 年代不詳 廣東省博物館藏

羅振玉《篆書八言聯》紙本墨筆 131cm×22cm×2 1929年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王國維《贈容庚書》紙本墨筆 126cm×31cm 1927年 廣州藝術博物院

郭沫若《致容庚書簡》紙本墨筆 21.2cm×18.3cm 1930年 廣東省博物館藏

馬衡 致容庚書簡 紙本墨筆 29.2cm×21.5cm 年代不詳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

陳垣《致容庚書簡》紙本墨筆 29.2cm×21.5cm 年代不詳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

錢玄同《致容庚書簡》紙本墨筆 29.2cm×21.5cm 年代不詳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

王雪濤《補景拓片》紙本設色 44.5cm×83.5cm 年代不詳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

司徒喬《容庚像》紙本素描 46cm×31.4cm 1935年 莞城美術館藏

(戰國)欒書缶 青銅 通高40.8cm 口徑16.5cm 足徑17cm 國家博物館藏

(周)仲叀父簋 青銅 通高24.3cm 口徑19.3cm 廣州博物館藏

(周)剌鼎 青銅 通高19cm 口徑17.3cm 廣州博物館藏

《初拓毛公鼎》紙本全形拓 220cm×76cm 年代不詳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

(南宋)佚名 云山圖 絹本設色 26cm×26.3cm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明)董其昌《江南山水圖》絹本設色 80.2cm×34cm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清)傅山 小楷扇 紙本墨筆 23.8cm×52.5cm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清)黃牧甫 “稺甫” 昌化雞血石 1.4cm×1.4cm×4cm 中國美術館藏

羅福頤 “容庚秘篋” 壽山芙蓉石 1.5cm×1.5cm×2cm 年代不詳 中國美術館藏

(部分現場圖片來源于網絡,略有修改,侵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