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網(wǎng) > 藝術資訊 > 展覽 > “家在黃山白岳之間:漸江書畫藝術展”亮相安徽博物院
“家在黃山白岳之間:漸江書畫藝術展”亮相安徽博物院
來源:安徽博物院、澎湃新聞等 作者:編輯:中國書畫網(wǎng)編輯部
近日,“家在黃山白岳之間——漸江書畫藝術展”在安徽博物院展出。此次展覽乃為紀念漸江誕辰四百一十周年,安徽博物院兩年精心策劃,聯(lián)合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天津博物館、沈陽故宮博物院、婺源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廣州藝術博物院等國內藏有漸江作品的博物館精選出漸江書畫珍品及漸江師友、學生等的佳作,共100件(套),其中漸江作品85件(套),《仿倪山水圖軸》、《黃海松石圖軸》、《黃山圖冊》、《曉江風便圖卷》等漸江代表作品都在展出之列。

漸江(1610—1664),安徽歙縣人,俗姓江,名韜,字六奇,又名舫,字鷗盟。出家后法名弘仁,號漸江、漸江學人、漸江僧等。他早年為明諸生,明清易祚之際“逃禪入凈”,皈依佛門,從此絕跡仕宦,縱游名山;交友廣泛,從者甚眾,贊譽甚多。被列為“海陽四家”之首,“新安畫派”開宗立派之人,又與八大山人、石濤、髡殘合稱“清初四僧”。漸江的繪畫有著強大的滲透力和感染力,對其后中國山水畫家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據(jù)著重要地位。
本次展覽名稱源自1660年庚子,漸江在自己的大幅山水上鈐下的一方印“家在黃山白岳之間”。2020年,亦是庚子年,恰逢漸江誕辰四百一十周年。故以之作為本次展覽的名稱。展覽設“畫宗倪黃”、“黃海松石”、“梅花古衲”、“長林逍遙”、“交游唱和”五個單元,呈現(xiàn)漸江的藝術風貌和師友交往。
“家在黃山白岳之間”白文方印
漸江繪畫初學黃公望,晚法倪瓚,尤崇倪瓚畫法。今所見作品如《清溪雨霽》、《秋林圖》、《古槎短荻圖》等,取景清新,都有云林遺意。就題畫詩中,也充分表露了他對倪瓚的崇拜,“迂翁筆墨予家寶,歲歲焚香供作師”。

漸江《仿倪山水圖軸》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仿倪山水圖》軸為漸江52歲所畫,據(jù)作者款題而知,此圖是作者應“雄右”(王煒)之囑托,為“旦先居士”(呂應昉)所繪。該圖在設陳布勢上取法倪瓚“一河兩岸式”構圖,中景畫一片不著筆墨暈染的水域,水域的兩岸分別繪起伏的山巒和空亭、秋木。整幅畫面于簡約疏曠的格調中表達出作者孤傲清高的情懷,堪稱作者藝術成熟期的代表之作。

漸江《擬一峰老人山水圖扇》 安徽博物院藏
漸江以畫黃山著名,“得黃山之真性情”,深得傳神和寫生之妙,筆墨蒼勁整潔,富有秀逸之氣,給人以清新的感受。與石濤、梅清成為“黃山畫派”中的代表人物。
查士標在題漸江山水畫云:“漸公畫入武夷而一變,歸黃山而一奇。”石濤則說:“公游黃山最久,故得黃山之真性情也,即一木一石,皆黃山本色。”

漸江《黃山圖軸》 婺源博物館藏
漸江的山水畫,無論冊頁小品還是長篇巨制,或實地寫生,或構思取意,黃山為他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chuàng)作源泉。
他作的黃山諸景都不受倪瓚畫法約束,在構圖上洗練簡逸,筆墨蒼勁整潔,善用折帶皴和干筆渴墨,其作品格調不同于倪瓚,少荒涼寂寞之境,而多清新之意。如此次在“黃海松石”部分展出的《天都峰圖》軸、《黃山圖》軸都可見出其獨特的藝術風貌。

漸江《天都峰圖軸》南京博物院藏
《天都峰圖》軸描繪的是黃山的天都峰,山峰造型處理得簡潔凝練,以剛勁筆線勾勒出其空靈峭健的英姿,一山一石似有千山萬石之感。該圖從畫面下方的澗溪潺潺,到懸崖邊的虬曲古松,形如盤龍出水,整個近景約占畫幅面積的三分之一,形成符合視覺面積對比的構成美感。中景和遠景峰巒疊嶂,龍脈迂回,直指霄漢的主峰,其面積比例約占構圖的三分之二。畫面的空間比例分割具有很強的形式美感,畫面景致峰巒起伏,高低錯落有致,奇松點綴其中,星星點點;水流順山體直瀉而下,幽靜的山路隱現(xiàn)出山體透視空間的走勢和幽深的意境,其構圖形式簡潔又不失蒼勁之氣,折射出弘仁獨特的風骨與氣質。

漸江 秋柳孤棹圖軸 沈陽故宮博物館藏
沈陽故宮博物館藏漸江《秋柳孤棹圖》軸亦畫面樸素、簡潔,幾乎沒有皴擦和墨的變化,具有強烈的裝飾趣味,具有瘦削、純靜、精細、幽深、峻遠的美,而又能于瘦削處見腴潤,于精細處見蒼勁,于簡潔處見偉厚,于純靜處見剛正。層巒聳秀,淡遠蕭疏,雖淡無可淡,而饒有余韻。
展覽還展出了廣東博物館藏漸江《山水圖》冊、廣州藝術博物院藏漸江《山水圖》冊 等。

漸江《山水圖冊》(節(jié)選) 廣東省博物館藏

漸江《山水圖冊》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山水畫之外,漸江最愛畫松樹、梅花。其所畫松糾結盤曲,挺拔雄奇,配以危巖怪石,亦得意于黃山。他曾自號“梅花古衲”,并遺命友人于其墓側多種梅。
此次展出漸江以花木入畫的作品有《梅花茅屋圖》軸、《枯木竹石圖》軸。

漸江《梅花茅屋圖軸》上海博物館藏

漸江《枯木竹石圖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枯木竹石圖》軸上,漸江自題:“古木鳴寒鳥,深山聞夜猿。唐句也。余偶抹此,雖無狀其意,而空遠寥廊,老幹刁調或庶幾似其岑寂耳。庚子臘燈下重題于澄觀軒中。”古木、深山二句源自魏徵名篇《述懷》(又名《出征》),或有借此詩抒發(fā)個人雄心壯志未可舒展之憾。

漸江 高桐幽荻圖軸 安徽博物院藏
作為“新安畫派”開宗立派之人,“清初四僧”之一,漸江交友廣泛,從者甚眾。此次在“交游唱和”單元展出的《山水圖》冊即呈現(xiàn)了他與查士標等新安畫家的詩畫合唱。




漸江《山水圖冊》 天津博物館藏
本次展覽為期3個月,自2020年12月25日起,將持續(xù)展覽至2021年3月28日。
